2020年6月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48期·家教周刊(总第3465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江华:读绘本,做快乐父母
■实习记者 梁童童
《教育导报》2020年第48期·家教周刊(总第3465期) 导报三版

我们通常认为,绘本主要是给孩子看的,父母只是陪孩子一起读,帮助孩子理解其中的故事。事实上,不仅不同的绘本有着不同的适合阅读的方式,许多优秀的绘本还能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教育孩子。苏州市政府阅读办首席顾问江华分享自己读绘本的心得,他认为,绘本,就是父母重要的“老师”。

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

“土豆有不同的做法,读书也一样。”江华认为,应该根据书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方法帮助孩子阅读。他总结了“听说读讲玩绘做”等十一种方法:让孩子一个人专注地读,以互动的方式与孩子一起看,由家长朗读、孩子单纯用听的方式在脑海中建立一个情境……

江华以《宝贝,下雪了》这本书为例,分享了他作为父亲是怎样陪伴孩子阅读的。调暗灯光,让孩子静下心来,再以充满情感的声音,低低地、温柔地开始读书中的文字。

一本绘本,江华通常会分几次来读。第一二遍的时候由自己读,让孩子听,想象故事的画面;第三四遍的时候与孩子一块读,孩子有了前两次的累积就会很仔细地看书上的画,与自己的想象进行对比、结合。江华认为,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从绘本中读懂孩子的行为

读绘本,不仅是培养孩子的方法,它同时也是父母的“老师”。在江华看来,绘本中的故事有很多的儿童思维、儿童语言,“绘本教会了我怎样与孩子沟通。”江华说。

江华以绘本《大卫,不可以》为例,细细地分析了这本绘本中蕴含的“隐藏信息”。绘本里描绘了一个叫大卫的孩子许多调皮捣蛋行为:乱碰鱼缸、爬得很高去偷糖吃、光着屁股就跑出了门、把浴缸弄得翻江倒海……每一幅图的配字几乎都是:“大卫,不可以!”

江华说,孩子在这个绘本中看到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会觉得很好玩,家长或许可以趁此机会告诉孩子一些是非对错,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知道大卫,包括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淘气的行为。

江华强调,家长在制定规则时,自身一定要遵守规则。比如,约好了孩子晚上不能吃糖,就不能因为哪一天自己高兴了就允许孩子吃糖。孩子辛苦地自律,听父母的话,可是很多父母因为自己的情绪原因,没有遵守与孩子的约定。规则没有建立好,没有遵守好,孩子的坏习惯反而会被强化。

“我们要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为什么老是玩得一身泥巴?洗澡的时候孩子为什么在浴缸里玩个不停?因为他们在成长的一个阶段,就是会对水、泥、沙这些东西特别感兴趣。”江华说,这些东西是“结构性材料”,能够帮助孩子疏导情绪、表达感受,玩泥巴、玩沙,在粗糙的墙上用柔软的颜料涂抹,是孩子通过这些玩的方式在探索材料之间相互作用的感受,在试探中找到自己偏爱的触感。

“因为不了解孩子,我们才会觉得这些行为‘不可以’。”江华说,就像许多大豆也不是用来吃的,是用来做颜料的,孩子玩食物也不见得一定是错,物尽其用,就不是浪费。孩子的很多行为,其实都是释放情绪的一种形式,我们要读懂这些行为的背后孩子在表达什么。只有尝试去理解,沟通才成为可能。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

《大卫,不可以》中的最后一个场景,是大卫打碎了花瓶,十分内疚,害怕妈妈的批评。但一向严厉的妈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将他搂入怀中,说:“宝贝没事,妈妈爱你。”

江华由这个场景延伸到了父母与孩子沟通方式的问题。他强调,沟通最忌情绪化。孩子犯错时,父母要学会让自己保持冷静。只要一方有情绪,沟通的管道就被堵住了,不仅无效,甚至可能会起反作用。江华分享了他的方式,在孩子犯错、自己十分生气时,他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深呼吸、自我暗示让自己平静下来,顺利地与孩子沟通。“情绪是正常的,但当它来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让它怎么走,而不是被它控制住。”

当孩子犯错时,他会感到担心、恐惧、内疚,是因为他已经知道错了;我们指出孩子的错误,是为了让他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能够正确地给出反应。而有的父母会一直关注孩子所犯的错误本身,而偏离了初衷。“你一直唠唠叨叨,孩子的心都被你唠叨碎了。这样不仅不能让他认识到这种行为背后的危险,反而让他感觉到自己不被重视,不被爱。”江华认为,身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是无条件的。

精彩语录

读绘本,不仅是培养孩子的方法,它同时也是父母的“老师”,能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教育孩子。

孩子的很多行为,其实都是释放情绪的一种形式,父母要读懂这些行为的背后孩子在表达什么,只有尝试去理解,沟通才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