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94期(总第299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教然后知困
■张彬
《教育导报》2016年第94期(总第2991期) 导报三版

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和调节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从哪些角度反思?怎样反思呢?

一、评估教学目标达成度——反思目标设置的可行性

我们在课前对教学目标往往设计得近乎“理想化”,可能会脱离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因此,每一节课都要反思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比如,知识目标的重点是否突出?难点能否化解?能力和方法目标的设定是否通过知识目标的完成体现出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情境设置有没有达到使学生进入角色的目的?……

在这些三维目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和分析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并紧扣该节的知识组织相关活动。良好的教学目标应该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学中,只有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和完成目标的手段,才能使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使之更贴近学生实际,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二、纵观教学实施过程——反思教学程序的合理性

为了更好地调控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师要对自己的态度、行为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是否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教学程序的设置能不能体现简约原则等。

例如,执教《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时,我实施的教学步骤是: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探索研究;评说讨论,总结提高。先设置一个情境:据报道,山西某镇政府以发展地方经济为由,不顾国家关于关闭小煤窑的禁令,擅自将其所辖的3个小煤窑承包出去,对小煤窑的安全不管不问,以致事故不断。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评说,带着问题去探究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然后进行评议、小结,最后教师点拨,从而较好地掌握国家性质、职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公民与国家关系等知识及内在联系。

三、收集教学活动反馈信息——反思自我思考的狭隘性

自我反思就像一个封闭的系统,如果缺乏外界的刺激,就不可能更加有序化。经常同他人进行比较、参加各种研讨活动、外出参观学习、向专家请教等,是拓展能力、提升水平的好方法。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是对群体发展还是对个体成长都十分有益。特别是在研讨课之后,通过教者说课、同伴议课、骨干评课、名师对话等方式的碰撞,形成共识,既能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还能弥补自我思考的不足。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及时捕捉学生反馈的信息是教师反思的源泉。学生并非纯粹是知识的接受者,他们往往对教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优点和不足,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仔细分析学生的作业,能真实地暴露教学中的疏漏,了解与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身心状态。这样,既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不断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要求和规律,又有利于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改进教学设计,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注重课后整改——提升教学体会的理论性

上完一节课后,静心沉思,总会有些成败和得失,抑或感悟。如果能及时记下精彩的瞬间或疏漏之处,作为今后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探索规律的依据,则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课后整改,重在及时,贵在坚持。课堂上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种灵感、顿悟常常是突然而至的,需要我们及时去反思、去捕捉。记录一段时期后,还要及时进行归纳整理,学会“反刍”,使第一手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高度,并从教学理论上进行验证,形成从“实践——理论——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课后整改,不仅有利于拓宽自身专业视野,提升理论素养,还有利于开创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