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49期(总第3466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教育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暨推进宜宾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建设座谈会
加快推进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建设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教育力量
《教育导报》2020年第49期(总第3466期) 导报一版

本报讯(沈文)6月4日至5日,教育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暨推进宜宾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在宜宾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全国两会、全省抓项目促投资现场会议精神和省委书记彭清华到厅调研指导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携手同行、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为加快构筑四川教育“鼎兴之路”披荆斩棘,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更大贡献。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江参加会议并讲话。

4日下午,与会人员参观了宜宾市大学城,参观考察了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西华大学宜宾校区、成都理工大学产业技术学院、宜宾市科技创新中心、宜宾市智威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公司)、宜宾凯翼汽车公司等地,了解试验区建设相关情况。5日上午,会议进行了集中学习交流,宜宾市人民政府围绕试验区建设作专题发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和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作交流发言。

会议指出,四川经济正处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临界期,破除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思想观念的新变化、工作思路的新拓展、发展路径的新突破成为当务之急。试验区的改革意义就在于,努力探索一条融通中外、扎根中国、立足四川的创新路径,其特点是全要素、高集成、大开放、强动力,其运行始于学、融于教、立于研、兴于产、聚于城。试验区建设,有利于与国家战略合调,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动力源;有利于与省委部署合拍,着力推进五区协同齐跨越;有利于与宜宾发展合体,助力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

会议强调,经济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但需要引领者,试验区建设承担着引领全省教育强改革的重要使命、承载着推动全省教育新发展的战略目标。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最广泛,是提高人口和经济承载力的“聚宝盆”,必须加快签约项目开工落地,快速提升入驻高校的承载力。要充分发挥“三创”融合的示范性,既探索以企业为重要主导、高校为重要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深度融合创新机制,又要探索形成创新创业创造融合的示范经验,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统筹产学研、联通企校社,主动对接我省“5+1”现代工业、“10+3”现代农业、“4+6”现代服务业,健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动态调整机制,降低校企合作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试验区建设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示范带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共同构建校地合作的命运体,秉持校地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理念,打破行政区划、突破行业壁垒,探索合作新模式,挖掘合作新潜能,加强与大院大所、高水平院校合作,真正构建起“共生共荣、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多元共同体。

会议强调,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改革发展的核心所在。推动试验区建设,既要聚焦体制机制和“放管服”系统性改革,推动制度创新;又要围绕“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基层治理体系、教育政策体系、学校布局体系、教育开放体系”等突破性改革,推动政策创新,体现“区域性、综合性、示范性”。对试验区建设需要的支持政策实行一张清单综合授权改革、特殊事项特别授权改革,驱动学教研产城一体化“化”出新格局、“化”出新天地。

会议要求,要推动高校人才的智力融入。没有高校人才智力资源深度融入,试验区各创新要素之间就只能发生物理反应而非化学反应。人才培养重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服务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又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既切入产业高端又高端切入产业,既优化供给结构又提高供给质量,特别要为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引领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要按照全省人才工作座谈会提出的“1351”工作思路,抢抓人才回流机遇,以平台聚合人才,以项目招引人才,以配套留住人才,把机制搞活、资源盘活、人才激活。

会议要求,要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植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症结在体制机制。试验区建设就是要打通科技向经济转换的通道,架起成果向产业转化的桥梁。要深化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长期使用权改革,加强对科研成果落地的源头支持,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以灵活多样方式加快成果转化,获取合理收入,释放内在活力。要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倾向,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高校评价考核体系,对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成效突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明显的高校,在招生计划、科研项目、资金奖补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支持高校更加积极主动服务经济社会主战场。

会议要求,要推动社会力量的资本投入。今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政府投入有限,要多解放思想、勤开动脑筋,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各方参与的试验区建设体制,引导金融资源、社会资本向教育科技领域配置,让有限的财政撬动乘数效应的社会投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李光华主持会议。教育厅党组成员,部分高校负责同志,省教育考试院、厅机关处室负责同志及相关企业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