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49期(总第346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学生参与备课有效破解在线教学的交流难题
罗剑容
《教育导报》2020年第49期(总第3466期) 导报三版

新冠肺炎疫情下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使在线教学模式大踏步走进师生。面对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如何在师生空间隔离的情况下有效实施教学——这是一线教师倍感头痛而又必须直面的问题。

一、坎坷的“主播”之路

在线教学的一大亮点,是教师猝不及防地成为“主播”。甚至有人给老师取名叫“十八线主播”。教师的“主播”路,并不顺畅。当好主播的心态有,但是主播的能力还待提升。我们在努力“圈粉”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心理、生理的发展规律。有关在线学习的实证数据显示:一个人连续集中精力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而对着电脑屏幕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更短,一般不超过6分钟。如何在6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并且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主播”将知识这个“商品”成功推销传授给学生“粉丝”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是关键中的关键。

有的初中学生逆反心理比较强,自控力不强,学习需要随时督促,然而督促后,更具有逆反性。线下教学不加监管效果尚不好,更不用说监管乏力的线上教学。我也终于明白抖音、快手短小精悍的原因。因此,在教学课件制作中,我把抖音、快手等技术和传播理念引入教学,尝试在尊重历史事实、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将历史知识以小故事形式,结合热点切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不错效果。

二、调动学生参与备课

线上教学虽然师生有空间距离,但教学的本质没变。在教学理念上,我一直坚信老师与学生是学习共同体,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激发者,所以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动员学生参与我的备课。刚刚开始的时候,是学生给我提供一些意见,比如在讲钢铁长城的时候,在介绍国庆阅兵仪式中,很多男生还希望了解更多的武器发展史,了解中国军事的发展史,特别是一些刚刚研发成功的武器和它的相关资料。还比如,他们希望了解袁世凯上台的背景等相关资料,希望我收集著名人物经典的事例以配合讲解。这时,我就会将诸如《军事纪实》《国防军事早报》《解密》等电视、电影进行剪辑,然后播放给学生看。

这样一来,教学效果比老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单一通过 PPT教学要好很多,但我还是感觉有不足。我正在寻找解决之道时,一个大胆的学生向我表达,他想来试试给大家讲课,我非常惊讶,但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我就让他自己备课,我从旁协助,从一开始的单讲,到后面的制作 PPT讲,我发现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参与。通过讲授历史知识,他们对历史基础知识把握更好了。有时为了一个知识点,看谁讲得更好,他们除了会去准备基础知识外,还会利用身边同学的喜好,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和串联。通过学生反馈备课、上课的过程,他们普遍反映:这是自己喜好的东西。在整个过程中,自己觉得很兴奋、很有成就感。虽然没有老师讲得精致和流畅,但是在备课的过程中,他们都不会只是简单照本宣科,他们就像讲故事一样,把自己新的发现分享给同学们。在备课中有了老师的指导,他们学到了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还可以运用到其他的学科,发现了历史里面蕴含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新课可以让学生参与备课教学,那么复习和作业可不可以同样让学生参与设计呢?于是,我调整作业方式,将课后作业改为课前作业。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配合老师给的资料,然后通过自己的方式解读历史知识,讲授课文,制作成课件并录屏讲解后发给我,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制作思维导图、 PPT、简单的视频,因为是身边同学所做的,很多学生很有兴趣进行比较。我把优秀的学生作业做成课件,进行解说,学生的兴趣一下提高不少。

这一切,不正是我们提倡“学科素养”吗?学生通过体验、认识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学会运用历史的观点去面对我们今天的生活,看到生活的积极面,并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这是他们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收获和感悟

学生参与备课,有效破解了在线教学的缺乏互动和情感交流的难题。在备课中,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历史的乐趣,通过参与备课,学生学会了梳理历史线索的方式,也直观感受到历史学科的乐趣。在讲课中,学生训练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也对知识进行了再一次的整合提高。在同学生一起备课中,我越来越感受到:在信息化高度融合的时代,学生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很高,甚至超越了老师。而作为老师,除了要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的素养,还要将信息化与课程相融合,实现教育信息化。

通过几个月信息化与教学融合的尝试,我逐渐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是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转化工作的关键——融合的目的是为了传授给学生知识,最终的目标是学生,整个过程参与度最高的也应该是学生。此时,“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概念不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的实践。

(作者系南充市三原实验学校教师、四川省贾雪枫名师工作室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