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49期(总第346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用“翻转”形式激活线上教研
陈倩
《教育导报》2020年第49期(总第3466期) 导报三版

5月31日,在四川省教师培训项目办公室的组织下,由四川省贾雪枫名师工作室和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范教育教研室共同筹划了四川省基础教育历史学科线上教学模式及教学实施的线上研讨会。研讨人员主要由贾雪枫名师工作室各组成员和来自高校的学科教学法教师、教育技术教师共同组成。整个讨论包括四个部分:高校学科教学法教师介绍线上教学的发展、有关地区研修组线上教学经验介绍、基层教师线上教学实践问题探讨和高校教育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展望。

这种人员构成和内容设计,主动对接了线上教学的特点,既为本次教研增加了理论的高度,同时也有实践教学的情况汇报。有效结合高校师范教育教学专家与基础教学教师同台讨论教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研讨的理论空间,扩展了学科发展的前沿视野。但是,这种设计在丰富讨论内容的同时,也导致参加研讨发言的人数会达到17人。如果安排及组织不当,很容易造成“网络翻车”和“内容重复”。为避免出现此种情况,我们先期调研了今年3月由北师大新媒体研究中心做的老师们对当前在线教育存在问题的选择,提前引导老师结合实践教学去联系并思考高频问题,并结合教学实际寻找异同点及其形成原因。通过研讨前(任务布置)——研讨中(问题反馈)——研讨后(总结反思)的形式进行了秩序安排,要求教师严把时间关,解决时间有效性问题。并在四川省教师培训项目办公室的指导和帮助下,对 cctalk网络平台的操作进行前期学习及演练。

通过努力和准备,从现场情况来看,所有小组及成员做到了有效参与。就参与线上发言的教师来看,他们都努力立足于本学科特点,结合地域特色、生源状况、网络教学环境等主客观情况,对线上教学进行有效的思考。一些小组不仅针对本地区线上教学做宏观分析,还现场发放各类问卷,分析教学数据。讨论内容既有宏观思考,也有微观建议。提出的“网络教学学生中心论”“知识种草”、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等观点值得关注。从现场交流来看,每位参与教师其发言稿以及课件呈现都经过了精心打磨与准备,特别是代表小组进行汇报的老师更显示出集体打造的特色,其认真及专业的程度大大超出预期效果。在教师研讨之后,由西华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师范技能实训部主任、西南大学教育博士郭磊对老师们提出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提出改进意见,提高了研讨的效率。

通过研讨,大家在一些问题上形成了共识:首先,影响在线教学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因素,教师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教学环境的改变,教育主管部门,家长的管控等等因素都影响着线上教学的质量与持续性。其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程,也是未来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作为教师要敢于直面这场挑战,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积极融入这个时代。第三,在琳琅满目的教学资源和平台中,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要学会利用最简单和最便捷的操作平台与方式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电化教育专家孙明经教授提出:“电化教育是活的教育,教材的内容要活泼,有生气;教育的方式要权变,适时机;教育的工具要用动作,不呆板;应用教育工具的方式要花样翻新,要运用灵活。”今天,我们更应该以“活”的方式来改变教学教研的方法与手段。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提出,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人的需要与价值,重视个体的作用。在信息化的时代下,在线研讨应该形成为各科研讨的常态。作为教师要积极融入信息化过程,教学视野不能只看到本校、本地区,更应通过线上研讨了解全省、全国的学科发展状况,并积极参与其中,成为真正的研讨者。在我看来,在线教学研讨的优势除了传统的突破时空优势、增加参与学习人数之外,更重要的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多向的教学思考,延伸广阔的学术空间,精炼并提升教学的实践。而当每位参与者都被“晾晒”于网络媒体时,其探讨形式的本身就已经具备了督促个人、小组成长的作用。

(作者系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科教学(历史)副教授、师范教育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