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50期(总第3467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能听会说,唱响童年的歌
——美姑县“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成效显著 仁鑫鲁磊董志文
本报记者 葛仁鑫 鲁磊 董志文
《教育导报》2020年第50期(总第3467期) 导报一版

牛牛坝中心幼儿园的孩子唱儿歌了葛仁鑫 摄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啊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日前,记者走进美姑县牛牛坝中心幼儿园时,教室里的小朋友正和老师一起欢唱儿歌,小朋友们咬字清晰、发音标准,歌声婉转动听,充满童趣。

“我们园里都是彝族小朋友,他们一进园就要求说普通话,现在都说得很好。”园长何明英介绍,自从“学前学普”行动覆盖以来,该园就把学懂普通话、会用普通话当成幼儿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老师的日常引导,以及唱儿歌、读卡片等小游戏,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学会普通话。

冷则石里今年6岁,已经是班上个子最高的女孩了,“上学期她刚入园的时候,性格还十分腼腆,基本上不说话。”幼儿园教师阿比金子回忆,只有在不得不开口向老师报告的时候,冷则石里才会吞吞吐吐地说一点普通话,而且说着说着就变成彝语了。注意到这个情况后,阿比金子耐心地引导冷则石里开口讲普通话。现在,冷则石里已经是她的小帮手了,还会主动帮着老师分发东西,维持班级秩序。

牛牛坝中心幼儿园设在牛牛坝乡小学校的校园里,何明英碰到园里毕业的小朋友,常常问他们在小学的情况,“从园里毕业去读一年级的小朋友,有了较好的普通话基础,学习知识往往更快,成绩也更好一些。”除了学业成绩外,以普通话为纽带,幼儿园里倡导的卫生习惯也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阿比金子回忆:“有一次,一位家长送孩子迟到了,解释说:‘现在孩子太听你们的话了,不洗脸都不肯来幼儿园,就是因为返回家洗脸才迟到的。’现在家长也跟着养成了好习惯。”

2018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在凉山州启动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工作。2019年9月,“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在凉山州所有幼儿园、幼教点实现全覆盖。为实现幼儿“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的目标,美姑县成立了“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幼儿普通话达标测评,将全县8所公民办幼儿园纳入全覆盖测评范围,并加强幼儿师资培训,提升其综合业务素质。

同时,美姑县强化基础建设,全县292个行政村,除拉木阿觉乡哥勒阿门村因处于山体滑坡整体搬迁暂未开办幼教点外,通过整合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村支部活动室、彝家新寨民俗活动场等,设立了291个村幼教学点,共313个教学班,这也成了该县“学前学普行动”的重要载体。

5月28日下午,记者一行走进美姑县洛俄依甘乡新农村幼教点,刚迈进教室,幼教点的45名孩子就主动用普通话打招呼:“叔叔阿姨好!”吉克阿米是本地人,2016年,回到家乡成为该幼教点的辅导员。“我自己小时候没有上过幼儿园,现在回到这里,希望能把快乐带给孩子们。”吉克阿米普通话说得很好,带着幼教点的孩子一起唱歌、跳舞、画画……教室里充满欢乐。

6岁的罗美现在是吉克阿米的小助理,“刚入园的时候,她也不跟人说话。”吉克阿米回忆,后来她一步步引导,孩子渐渐愿意开口交流了,普通话也越说越好。看着如今罗美活泼开朗的样子,吉克阿米十分欣慰,“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通过在幼教点学习,他们变得愿意跟人交流,能够敞开心扉,相信他们都会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