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51期·家教周刊(总第3468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家庭“正念养育”, 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记者 殷涛
《教育导报》2020年第51期·家教周刊(总第3468期) 导报三版

现代人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导致很多父母没有时间和精力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和养育,甚至因为工作上的压力和情绪影响亲子关系。

近日,本报联合成都市锦江区社区教育学院“濯锦讲堂?家庭教育云课堂”,邀请到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四川省心理学会应用心理学专委会主任杨雪梅,为家长们讲讲“家庭正念养育”。杨雪梅带领家长们从品尝一粒葡萄干开始学会专注,从而引入正念教育的方法、态度,引导家长们关注孩子和自身的感受,专注当下对孩子的陪伴。

杨雪梅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

心理健康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

四川省心理学会应用心理学专委会主任

现象:亲子互动流于形式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在地铁、公交车上,或者晚饭后在小区散步时,许多父母玩着手机,把孩子丢在一旁。当孩子来跟父母交流时,父母会不耐烦地回应孩子,接着又回到手机的世界。

还有的父母在跟孩子对话时,有耳无心,处于身心分离的状态,常常心不在焉。这种状态不仅会使亲子关系变得不和谐,还可能引发严重的身心疾病,如办事效率变低、注意力涣散、失眠、焦虑、抑郁等。

前段时间,因为孩子长期宅在家中,许多家长向杨雪梅抱怨:跟孩子呆久了,会觉得呆在一起的日子是那么的难。在杨雪梅看来,疫情期间宅家给了家长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亲子互动应该是和谐的、充实的。家长的抱怨在于陪伴孩子时并没有全情投入,加之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导致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常常流于形式。

专注当下对孩子的陪伴

“当我们觉察到自己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学会暂停,用正念的方法,回到当下。”杨雪梅说。

什么是正念?

1979年,美国医学博士卡巴金为麻省大学医学院开设“减压门诊”,并开设“正念减压”的课程,协助病人以正念训练处理压力,缓解疼痛和疾病。当年,卡巴金只是针对医院里的癌症患者进行呼吸觉知、身体扫描、正念瑜伽的练习,经过8周的练习,病人得到很好的疗愈。1995年,医学院将“减压门诊”改为“正念中心”,并把一些课程广泛应用到教育、职场、亲子关系等多个领域。

简单来说,专注一件事,把其他事情抛之脑后的状态,就是一种正念。但正念不等于正确的思考、正向的想法,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可以通过静观呼吸、正念瑜伽等练习得以发展和深化,它需要我们达到觉察和思考的平衡。

杨雪梅认为,我们养育孩子的初心是完善我们的生命,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更成功、更幸福的人。我们与孩子的互动模式会影响我们教育孩子的结果,因此,家长在陪伴孩子时,可以通过正念的方法,提高专注力,用正面的态度去观察、欣赏、引领、示范孩子,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

把握“正念养育”的态度

正念的方法如何运用到家庭教育中?杨雪梅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把握正念养育的态度。

第一,对孩子少评价、多观察。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教养不能操之过急,孩子的一些优点有时不能轻易被家长发现,家长要用心去观察孩子,耐心等待孩子。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要多观察孩子的心理状况,在孩子的认知水平基础上实施教育和引导。

第二,学会接纳自己和孩子。家长要对自己的工作、职业规划、婚姻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用正面的态度引导孩子。对孩子的期望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容易使孩子逆向发展。

第三,容许“犯错”。这个“错”是有条件的,在不触犯法律和不影响自己生命安全的原则下,孩子的一些小小错误是可以理解的。

第四,不要求结果。不要求结果,其实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有些家长常常比较孩子前后两次考试的成绩,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很重要,却忽视了两次考试可能存在质的差异。因此,家长应该了解孩子是否通过考试检查出不足,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

三个途径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许多家长向杨雪梅咨询:孩子专注力差怎么办?杨雪梅用一个正念饮食的案例为家长解惑——

一名幼儿园孩子的家长提问:孩子吃饭老是挑食,吃饭时还不专心怎么办?杨雪梅给这位家长讲了正念饮食的方法。第二天,家长炒了一份土豆丝,然后问孩子:“你知道土豆是怎么长成的吗?土豆丝是怎么来的吗?”那天,家长给孩子讲了关于土豆的故事,孩子听得很认真,吃饭的时候也吃得特别多。

杨雪梅建议,家长可以尝试以下三个途径,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

第一,打开五官,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多样。一次,杨雪梅与儿子散步时,儿子专注地看一枝花并用鼻子闻花香,于是,她教儿子说花的英语“ flower”。杨雪梅意识到,孩子观察自然、了解世界就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第二,了解自己的界限,善于暂停。孩子学习的专注力是有限度的,要保持劳逸结合,学习时间过长时要学会暂停。

第三,放松下来,觉知自己的情绪并恰当表达。生活中,孩子会模仿我们的行为,家长在专注当下的事情时,无论是开心还是难过,只要你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不逃避问题,给孩子一个正面的示范,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线答疑

讲座中,许多家长和孩子积极提问与杨雪梅互动。针对这些问题,杨雪梅进行了一对一地在线解答。

问:孩子学习时专注力差,空闲时间又特别喜欢玩电子产品,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杨雪梅: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替代。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能不能让孩子去发展一些新的兴趣爱好,比如运动,当孩子喜欢上运动后,他的专注力、自律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出去走一走,不谈学习,让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

问:初中生如何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杨雪梅:初中的孩子已经很有主见,说他们是孩子,是因为他们的心智还未发育成熟。这个阶段,家长应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顺应和陪伴是很重要的。前年,我在成都七中八一学校做生涯规划指导时,听到很多初一孩子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很明确,家长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在与孩子讨论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上做正确的规划。

问:父母很少与我商量,动不动就说“你不要……”“你必须……”我应该怎么办?

杨雪梅: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也会增加。当父母对孩子“捆绑”过紧时,孩子可以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也应该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是有想法、有主见的,要懂得尊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