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53期(总第3470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人物《教育导报》2020年第53期(总第3470期) 导报四版

这是一个特殊的毕业季,因为疫情影响,很多毕业生都没能最后聚一次餐,没能拍一张毕业合照,没有机会和敬爱的师长、亲爱的同学郑重地告别……甚至,很多人还面临着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但这些都不能阻碍年轻人跃入人海、积极奋进的脚步。

也有相当多的同学选择继续深造,其中涌现出很多“学霸”。总结“学霸”们的经历,会发现他们的优秀有些相似,比如早早明确目标、善于作自我规划、充分利用时间等。其实这些经验不止适用于学习,若一个人能终身坚持这些良好习惯,他不仅是校园中的“学霸”,也会是人生的赢家。

 

李祎:把计划和总结做到极致

■宋晗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李祎,四川大学商学院会计学( ACCA方向)2020届本科毕业生。荣获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2018年作为唯一本科生参与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现场实践,次年,再次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担任分论坛新闻官;保研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自信、开朗、健谈的李祎,是演讲台上闪闪发光的“明星”,也是生活中的计划“达人”。

刚进入大学,李祎很快就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和节奏。怀揣着“拥抱大学美好生活”的愿望,她加入了多个社团,还担任了本专业的年级长。“到了大学,我会更加注重自己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有机会的地方我都会去试一试。”

李祎担任了四川大学商务英语口语协会的会长,协会举办的模拟联合国大赛也是她模联经历的起点。从学院内部比赛,到校赛,再到参加全国比赛,李祎在喜欢的事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着。

2017年10月,李祎代表学校参加了第十四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在大会上,她代表马尔代夫,针对气候变化和发展权的议题和其他与会国磋商谈判,获得了大会“最佳演讲者”的称号。

2018年,李祎通过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的考核,成为唯一一个参与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现场实践的本科生。一年后,李祎又一次回到了博鳌亚洲论坛的年会现场,担任分论坛新闻官,在这次论坛中管理了8场分论坛,接待了上百家媒体。李祎负责的第一场分论坛非常火爆,一直有记者在门口排队等待进场,所以,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门外的工作上,导致之后一场分论坛会场内出现了小混乱。“新闻官要做到内外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像这样的小经验都被她一一记录在工作笔记上。

博鳌年会期间,她每天都会总结归纳经验和教训。从第一场分论坛被质疑,到逐渐游刃有余记者和分论坛负责人都肯定了她的认真和负责。博鳌亚洲论坛媒体关系总监评价李祎:“具有极强的英语口语功底,待人接物真诚大方,对待工作积极主动,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能够参加博鳌论坛,李祎过硬的英语功底是重要原因。从小到大,李祎基本没有停止过英语口语训练,而这些坚持和积累都得到了回报。李祎总结道:“多花时间去提升自己,才不会错过每一次让自己发光的机会。”

在专业学习上,李祎为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的小目标。她说:“我从小到大是一个特别爱做计划的人,因为我觉得做计划其实是对未来表示憧憬,期待着美好的事情发生,就会给自己带来愉悦的心情,所以特别有动力去实现它。”

保研是李祎从大一开始便确立的目标,针对这个大目标,李祎规划了在学习、社团、比赛和科研等几个具体模块上的小目标,而大学四年就是她“去填满这些小模块的过程”。自我肯定和做好一件事后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是促使李祎持续不断向前的关键因素。“我觉得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讲,这种良性循环是很好的成长轨迹。”笔者看到了她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的个人总结,她是一个真正把“计划”和“总结”做到极致的人。

李祎很喜欢电影《蜘蛛侠》里的一句话:“With great power comesgreat responsibility.(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在疫情期间,她和同学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成立了疫情防控关爱小组,制订了《互助战“疫”行动实施方案》,积极帮助同学们就业和升学。接下来,李祎所在的志愿团队想走入甘洛,与对接的班级进行线下互动,并计划在当地小学设立 ACCA奖学金。李祎说:“在很多方面,我们是能够帮助到贫困地区孩子的,这样的事情很有意义,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承担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

回想在川大生活的四年,李祎印象最深的是大二仲夏的一个夜晚,她在第三教学楼门口摔倒了,膝盖磕破了、鞋子摔烂了,她就赤脚跑过了大半个校园。那个赤脚在夏夜晚风中奔跑的自己,让李祎永生难忘。未来,她将在更广阔的大道上迎风奔跑!

 

罗海铭:哪有那么多天才,不过是百炼成钢

■常文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罗海铭,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大二时,他参加了学校“2+2”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在伯明翰大学学习期间专业排名第四,获伯明翰大学 internationalachievement award奖学金,获得剑桥大学集成光电系统专业1+3硕博连读项目录取通知书。

从电子科大到伯明翰大学再到剑桥大学,罗海铭一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并且靠着一股韧劲披荆斩棘,一步步迈向当初设下的目标。

2016年,刚进电子科大时,罗海铭被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所吸引,积极地投入到社团和各类公益活动中,大一时就获得了四川省优秀志愿者称号。但他清楚,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早早定下了读研目标的他,从大二开始,就把自己的重心放到了学业上。

大二一整年,罗海铭几乎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这一年他的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他决定挑战自己,便申请了学院与伯明翰大学的“2+2”项目。

“很感激学校在出国交流这方面给予了学生很多机会和平台。另外,就是要感谢我的辅导员,她对每一个学生都很上心,了解我们每个人的状况,然后,会有针对性地给我们很多方向和建议。“

在伯明翰大学攻读的两年,对罗海铭来说,充满艰辛和挑战。语言障碍、专业难度增加、对个人要求的提高,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幸好,在电子科大学习的两年,他不仅积淀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也磨炼出了坚韧的意志。

“到了伯明翰大学后,我比大二时更加刻苦。伯明翰大学的课程设置对个人学习能力要求更高,很多实验所需知识只会在课堂上提一下,更多的是需要自己课后了解。”罗海铭几乎是住在了图书馆和实验室,提升英语能力、阅读专业文献、不断地研究实验……

期间,有一个复杂的实验让罗海铭刻骨铭心。这个实验总共有六步,很多知识都需要查找文献资料进行自学,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是上课没有提及过的内容。当时大部分同学都停在了第三步。

“真的很难,但是不想被人看轻。”罗海铭和另外几个中国学生一起泡在实验室,查代码、反复测试、不断推翻重来。“我们那段时间经常要在实验室呆到凌晨三四点,熬夜、通宵的次数都数不过来。不过实验成功的时候内心特别自豪——整个年级80多个人,全部完成的只有6个人,而且全部是中国人!”罗海铭说。

能吃苦、肯坚持、不放弃,罗海铭以专业第四的成绩完成了在伯明翰的学习,并且拿到了 internationalachievement award奖学金。

申请名校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罗海铭回忆说:“激动中带着一点忐忑。”当时,他陆续收到了布里斯托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却杳无音信。“那段时间,情绪特别低落,有点怀疑自己。终于等到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面试通知的那天,心跳得特别厉害,又兴奋又慌张。”尤其是剑桥大学的面试只提前了两个小时通知,这意味着罗海铭没有足够时间来准备。面试完,终于等到剑桥大学发来邮件时,罗海铭紧张到手抖。

出于对光电的热爱,罗海铭选择了剑桥的1+3硕博连读项目。最终,熬过的所有夜晚、泡在图书馆的专注时光、每一次坚持到底的恒心都没有白费,凝练成了前行路上的星星,照亮他理想的方向。

看到有很多和他条件相当的外校同学申请这个项目但却并没有拿到理想的录取通知,罗海铭认为:“是电子科大教授在光电领域作出的贡献以及学长学姐的勤奋努力,让国外院校对于电子科大学生多了一分信任和肯定。”罗海铭也给有意向赴海外的同学们提了建议:“一定要把握住学校给予我们的良好的平台和机会,努力提升自己。”

完成学业后,罗海铭希望能回国为光通讯的发展献上自己的一份力。“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未来的工作中是一件幸福的事,而利用所学知识去改善人们的生活则是我的最高目标。”罗海铭说。

 

 

四川农业大学出了两个“学霸”寝室——

考研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群人互相鼓舞

■李劲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2016级3班508、509两个寝室的男生全部被“985”高校或“211工程”大学录取,更有人被保送攻读复旦与西湖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

◆“闻鸡起舞”的备考日子

“考研是一场马拉松,表面上比拼的是知识点的牢固程度,实质上比拼的是个人意志和精力的投入。”以初试成绩近400分顺利考取川农大动物营养所的吴江楠这样说。

用“闻鸡起舞”形容这些男生备考的日子毫不为过。

509室的杨鸿宇和周丹起床最早,早上7:00,他们准时出现在图书馆前面,在晨光中强化英语单词记忆和政治知识点梳理,图书馆开馆后迅速入场学习。

“真男人就要真干!‘不破楼兰终不还’!”508室的戴伟龙在大三时决心报考南京农业大学,但他同时还辅修了英语专业双学位,备战考研的时间非常紧张,他努力最大化地利用时间,保持每天至少6个小时的考研学习;成功保研的马剑峰认为,保研的前提条件是保持始终拔尖儿的成绩,哪个学期若没有认真对待,都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为此,他把时间都用在了图书馆和自习室里,不断地将书“读薄又读厚”;郭一帆被复旦大学和西湖大学联培直博项目录取。他把时间网络化切割:作为院学生会主席,需要完成日常工作,完成基本学习任务,有条不紊地开展科研实验、发表论文、获取专利,他还收获了中国青年网“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专项行动金奖、央视金牌实习生等30余项荣誉和奖项。

两个寝室的小伙子们互相鼓励,既全力以赴,又注意适当放松,偶尔去跑跑步,或约着看场电影。当重新坐在书桌前的时候,心中油然而生“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澎湃。

◆“学霸班级”的群体激励效应

动物科学2016级3班也是全系的“学霸班级”。在班主任王林杰和班委的带领下,班级先后获得了校级学风建设优秀班集体、校级优秀团支部、校级优秀班集体等多项荣誉。

“班级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从来没有要求大家必须考到多少分,名次必须前进多少位。”作为班主任,王林杰更注重和学生、班委们的沟通交流,根据各人自身特点,帮助规划奋斗方向,耐心答疑解惑,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做选择。

从大一开始,班里有人自发组织CET4、 CET6的学习会,相约一起进实验室做实验或泡在图书馆看书。班会上,班里的“学霸”会分享个人学习经验,同学们互相交流学习方法。期末考试前,动物科学2016级3班的班级群便成了学习答疑群,同学们互相探讨问题。考研期间,有同学会在群里分享考研资料,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有意愿报考相同高校的同学,私下还会搭成学习小组,对考研的重点、难点进行攻坚。

班级的良好氛围帮助不少在考研前期迷茫的学生及时找准了奋斗方向。509寝室室长李航便是其中之一。他一开始决定考取中国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但家人希望他跨专业考另一所相对容易的大学。一次班会上,助理班主任王丽云学姐分享了个人备考经验,这让李航也下决心为梦想搏一搏,最终如愿以偿地收到中国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在浓厚学习氛围的引领下,全班28人,除7人选择直接工作、1人考取公务员外,有7人靠成绩直接保研,13人成功考取国内高校研究生,升学率达到71 .43%,整体就业和升学率高达100%。

◆学院支持学生考研的吸引力

认真对待考研的,不只是动物科学2016级3班的学生,而是整个动科学院。近年来,全院毕业生继续深造的学生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这是学科背景、师资力量、明星教授、激励措施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效应。

动科学院科研实力比较突出,浓厚的科研氛围会对学生继续深造产生吸引力。动科学院拥有获得国家“三大科研奖”的数位顶级专家,有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通讯》《自然·遗传》上发表论文的明星教授和团队,有国内行业的著名专家学者,众人的丰厚学识、人格魅力、研究方向对学生继续深造的吸引力日益凸显。

学院还开创了“动科大讲堂”“动科人看世界”等品牌活动,专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分享最新前沿成果,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向往;举办考研动员会,邀请校内外研究团队做研究方向、招生政策及注意事项等介绍,;举办毕业生考研、出国留学申请经验交流分享活动,邀请考取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毕业生回校介绍参加学术夏令营、考研、出国的经验或教训。

学院还出台了《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办法》、《关于促进毕业生考研、出国留学相关奖励与考核办法》等文件,并配套了1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