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55期(总第347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本报记者刘磊
《教育导报》2020年第55期(总第3472期) 导报三版

学生 A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右腿骨折,不得不住院休学半年。但她深感脱离集体的孤独、无助,迫切想回到班级;

学生 B偷偷喜欢上了班上一个女孩,但理智告诉他不能这样。他内心非常痛苦、不能自拔,学习也受到影响;

学生 C是班上有名的“刺头”,还沾染了不少社会习气,经常逃学上网,与学生闹矛盾、打架,犯错后也不服从老师管教。

…………

进入中学,每个班主任都会遇到上述学生 ABC的情况。怎么看待、怎么处理,考验着班主任的智慧;班主任的态度、处理方式不同,学生 ABC所面临的境地也会各异,有时,甚至影响其一生的走向。

在安岳中学,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四川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陈家武,探索总结出了针对普通高中行之有效的治班策略——建设“生命成长”班级文化,让学生收获成长的快乐。

现状

学业压力导致忽视班级文化建设

为什么会想到建设“生命成长”班级文化?陈家武谈到,普通高中的学生和老师因为学业压力大,面临许多令人堪忧的问题:

学生过度关注成绩,缺少对自我生命成长关照,身心问题纷纷凸显。“由于高考的压力,大多数同学埋头苦学,对学习以外的活动很少关注抑或鲜有兴趣,疏于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遇到季节交替,班级学生轮番感冒。”陈家武说,因为一味追求成绩提高,也导致学生的关注面狭窄,心理素质差,一旦学业受阻,就情绪沮丧低落;有的甚至迷惘堕落,深陷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最终荒废学业。

教师对待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缺少差异观、发展观、潜能观,班级建设的理念狭隘。“跟学生一样,普通高中教师也过多关注学生的成绩,按成绩的优劣划分不同层次的班级极为普遍,更有甚者每次座位的编排也完全按照成绩选定。”他说,班主任老师的这种做法,少了对生命的关怀与热度,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潜能的挖掘和未来的发展。

“你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部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和教育,才能成为最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在新加坡,新入职校长会宣读这段誓词。这句话让陈家武想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化纲要(2010-2020年)》的明确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策略

“四维”构建班级文化

有什么策略来实现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呢?陈家武想到了集体的力量——构建可以帮助每位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所谓“班级文化”,是以班级为载体,师生在共同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法则和生存方式的总和。

怎么建设?陈家武及其名师工作室团队成员经过讨论、研究,决定从4个维度展开:环境文化(物质文化——班级环境的布置、美化和净化等)、价值文化(精神文化——价值观念、班级目标、班风、班歌等)、规则文化(制度文化——班规的生成和执行等)、行为文化(班级成员的行为举止)建设。

“无论环境、价值、规则和行为文化,最终指向的都是要让学生在班级文化浸润下,正确认识生命、悦纳自我,懂感恩、有担当、乐观自信、积极奋进,做一个身心健康、个性鲜明、充满创造性意愿的人。”陈家武说。

成效

“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

经过近十年在多届学生班级实践,陈家武及其团队成员发现,建设普通高中“生命成长”班级文化,通过人际的和谐、情感的驱动、人文的关怀、艺术的熏陶、审美的感动、创新的激发,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对塑造人的灵魂、打造人的品格、成就人的个性产生了五大功效:凝聚、导向、驱动、规范、陶冶。

对前文学生 A的帮助,就体现了班级文化“凝聚”的效能。为了让小 A变得坚强,欢迎她的归来,班主任老师特意在召开了一次“坚强,铸就生命的精彩”的班会。为了给她力量,为了让她也参与班会,老师给还躺在病床上的小A打去电话,师生们一起为小 A朗诵汪国真的诗歌《只要明天还在》,病房里的小 A听到手机传来的诗歌,热泪盈眶。……最后,师生们一起真切地呼喊:“小 A,我们赞赏你的坚强,我们期待你的归来!”三个月后,小 A回到班级,同学们主动背她到教室、到寝室,她也坚强地面对学习、生活,不断进步,一年后,她把生病耽搁的学业全赶上来了,顺利参加高考,并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对学生 B的帮助体现的是“驱动”的效能。了解到小 B的心结后,班主任老师并没有呵斥他,或告诉其家长,而是专门找时间和小 B谈心。然后,老师召集小 B的同桌、室友一起出谋划策。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不要把小 B的事在班上传开去,绝不能让他掉队,有困难我们帮他!于是,课余时间同学们走近小 B,和他坦诚交流,几天后,小 B的心结解开了,最终参加高考也考出了好成绩。

而“刺头”学生小 C的改变则体现了班级文化“凝聚”“导向”“规范”“陶冶”等多种功效的作用。陈家武认为,每个学生都是鲜活而富有个性的个体,在一个班级里,并非个个都是鲜艳美丽、守纪勤学的“花朵”,难免会有一两个让老师头疼的“刺头”,但有缺点的学生也是学生,他们是家长的宝贝,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我们不能因为“刺头”扎手就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刺头”到“花朵”的华丽转身,需要老师在长期的教育中具备“四心”:爱心,真心,信心,耐心。“只要我们眼里有爱、脑中有法,胸有成竹、持之以恒,我们培育的将会是满园鲜花,我们的教育也一定会春色满园。”他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