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56期(总第3473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美的追寻
文/本报实习记者 梁童童 图/本报记者 董志文 刘磊
《教育导报》2020年第56期(总第3473期) 导报四版

杨军(左三)给学生讲解书法

音乐课上的伍红丽

体育课上,严建波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课上,严建波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美术课上,王琳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

从眉山市仁寿县城出发,沿着213国道往北行驶30多公里,就来到了观寺镇。这个小乡镇坐落在龙泉山脉中部与三岔湖之间,丘陵起伏,风景秀丽。

2017年,通过教师公招,伍红丽来到了镇上的三峨九年制学校(以下简称“三峨学校”),成为了这所学校唯一的音乐专职教师。刚到校时,伍红丽心中涌出一种说不出的酸楚。学校离县城不算远,但没有公交车通行,交通十分不便,学校的硬件条件也比较艰苦。更加犯难的是,原以为只教音乐的她,却被同时安排了两个班的语文课,“我一听,天哪,完全摸不着头脑,太难胜任了!”

和大多乡镇学校一样,三峨学校的教师资源相对紧张。和伍红丽一起入职的美术老师王琳,也被“抓壮丁”去上了一门英语课。两人是绵阳师范学院的校友,都是艺体专业出身,对学校的安排,颇有些“所学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好在,困难和失落都是暂时的。学校领导对新老师十分关心、照顾,老同事也从生活和教学方面给予她们帮助,两位老师努力地钻研相关教学知识,迅速成长起来。现在,王琳教语文、美术,伍红丽教语文、音乐,还当了班主任,教学工作已经得心应手。

在农村,像音乐、美术、体育、自然、思品这些学科,常常沦为可有可无的“豆芽学科”,在三峨学校这样教师资源稀缺的偏远学校,更可谓是“奢侈品”。2017年,学校3位艺体老师到来之前,这里的孩子们几乎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的艺体学科训练。“之前的体育课都是其他科目的老师带着简单活动一下,学生确实学不到什么真正的体育知识,体育项目锻炼也很少。”和伍红丽同年公招到校的体育老师严建波说。

然而,专业师资的缺失、硬件条件的限制,并不能阻碍孩子们天性中对灵和美的向往。王琳的美术课是直接从四年级开始教的,因为之前没有练习过,学生第一堂课的作品让她哭笑不得。“但他们真的特别喜欢美术课。画不画得好是另一回事,我能感受到他们真的超级开心。”

更可喜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一些孩子展现出了绘画天赋,不仅在课上画得越来越好,课余时间也会把作品拿来请王琳指导;有时,学生还会在画上题上一首自己写的小诗。

伍红丽的办公室同样热闹,经常有喜欢唱歌的孩子跑到她跟前,清唱几句,羞怯地问她:“老师,我这回唱的是不是要好听一些呀?”

学生的积极,是老师最大的慰藉。伍红丽说,虽然兼上两门课程会比较累,但每当看到孩子们纯真质朴的笑容,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动力。

随着眉山行政区划的调整,三峨学校已从原来的仁寿辖区划入新成立的眉山天府新区。3年前那所小巧又简陋的学校,经过不断地改造建设,逐渐变成了一所课程和设施都相对完善的九年制学校。当初感到诸多不习惯的年轻老师,现在都表示“已经完全爱上了这里”。

今年5月底,学校迎来了新一任校长杨军。令老师们惊讶又钦佩的是,杨校长擅长书法和篆刻,还是眉山市书法家协会的会员。爱好艺术的他十分支持学校艺体课程的开展,决定与老师们一起,发挥各自所长,让学校艺体教育再上新台阶。

“就算是农村的孩子,也应该充分享受到音体美的乐趣,有能力发现生活中的美。我希望,他们一生都有‘美’相伴左右。”杨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