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57期(总第3474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冬虫夏草试种成功,成都中医药大学助力藏区脱贫致富
■魏兴格 余井权
《教育导报》2020年第57期(总第3474期) 导报二版

近日,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定点帮扶的藏区深度贫困村——甘孜州得荣县木格村,村民们小心翼翼采挖出半野生冬虫夏草,手捧精心养护20余天的辛勤成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强化科技扶贫,助推产业发展的又一举措。木格村第一批半野生虫草种植于今年3月启动,在学校科研专家悉心指导下,由学校挂职扶贫干部具体落实,在当地18户村民家选址开展冬虫夏草种植扶贫试点。据了解,本次种植僵虫3000根,收获虫草2424根,在各试种点,最低出草率65 .27%,最高出草率93 .41%,综合出草率80 .8%,初步达到预期目的。在采挖当天,成都中医药大学还组织企业进行现场收购,当即实现户均纯增收1000-2000元。

半野生虫草种植指导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国锦琳介绍,冬虫夏草是我国著名的三大补药,年产值300-500亿元,属于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虫草也是我国藏区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过度采集,野生冬虫夏草资源下降严重,影响了藏民的收益,如何野外就地恢复冬虫夏草成为推动藏区脱贫致富的重要工作。

得荣县木格村是藏区深度贫困村,也是野生虫草的重要分布区。该村于2019年完成“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指标,退出贫困村序列,顺利实现脱贫目标。时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学校进一步深化脱贫攻坚工作,落实精准扶贫措施,巩固定点帮扶地脱贫成效。木格老村气候恶劣、土壤贫瘠、资源匮乏,除了传统的种养殖业,新的产业发展极其艰难。几位帮扶干部,不断思考探索长效产业发展思路,开展了玫瑰、花椒试种,推进土豆、蜂蜜代购等一系列项目。通过帮扶干部两年多的积极努力,在学校中医药科研专家帮助指导下,结合当地村情民情实际,探索出适合木格村长效发展的产业——半野生种植虫草。

该项目依托国锦琳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课题组自2007年开始从事冬虫夏草的资源研究,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20余个部省级项目的支持,在冬虫夏草资源、鉴定与冬虫夏草浸染形成机制方面均取得较大的进展。课题组已经成功完成了人工培育冬虫夏草并转化,工厂化生产已经较为成熟,近年来,在冬虫夏草就地恢复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已经在松潘县、九寨沟县和得荣县取得成功。

根据学校2020年精准扶贫重点工作计划,采取“学校科研指引+公司运营管理+村合作社种养”三位一体模式,在木格村开展半野生种植虫草试验项目。学校邀请技术人员实地考察木格老村地理气候条件,进行土壤成分分析,论证种植虫草可行性。帮扶干部组织有力,制订试种方案,签订三方协议,确保虫草实验项目全周期各环节有保障。由学校捐赠4万余元,购买3000条虫草僵虫,分发到全村18户,每户种植160余条。在专家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村民积极养护虫草,精心照料。帮扶干部及时跟进试验项目,每3天到老村查看生长情况,指导村民做好虫草养护。

国锦琳介绍,人工种植虫草具有诸多优势,如一是占地面积小,每平方米可种植100余根虫草,在扶贫地实施规模化种植有基础。二是虫草生长周期短,投入精力少,在虫草生长期,只需控制好光照和湿度即可,20-30天便可以收获。三是药用价值好、经济价值高,销售市场广阔,每根虫草的纯收益为10元左右。因此,人工种植虫草是具有长效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木格村半野生虫草试验项目充分发挥了学校科研扶贫、技术帮扶的优势,也体现了学校在帮扶工作中精准脱贫、长效巩固的初心。今后,木格村将进一步扩大半野生虫草种植规模,帮助村民长效增收,巩固精准脱贫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