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60期·家教周刊(总第347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从被动到主动,让孩子成为有效的学习者
■记者 梁童童
家教有约《教育导报》2020年第60期·家教周刊(总第3477期) 导报三版

学习,是学生的“主业”。但是,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干好这“主业”,也并非每个孩子都喜欢学习。日前,在本报联合成都市锦江区社区教育学院开展的“濯锦讲堂·家庭教育云课堂”上,家庭教育导师张世彬就“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向家长们提出了3条建议。

找对方法,培养孩子“专心”的能力

分数虽然不是全部,却是孩子学习成果最直观的反映。许多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不是不努力,不愿意努力,而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之后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孩子学习自然就不积极了。

张世彬用了一个比喻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假如你努力工作一天能挣500块钱,然而不努力也可以挣400块,那么谁又愿意那么累呢?”找对学习方法,提高考试分数,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家长一定要注意他晚上回家做作业所花费的时间。”张世彬指出,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与考试成绩有很大的关系。本来一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作业,硬要做一会儿玩一会儿,拖到两个小时才完成,这会养成孩子散漫的学习态度,对培养孩子的专注度非常不利。做作业拖拉的孩子,在考试时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必然会紧张,粗心大意、做不完题这样的问题出现也就不奇怪了。“考试就像上战场,平时训练就很懒散的士兵,是打不了胜仗的。”张世彬说。

张世彬建议,家长们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定时做作业的习惯。依照作业的难度和量与孩子约定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里就只能做作业,完成之后,玩的时候就可以尽情地玩。不能花很长时间边做边玩,这样玩得不痛快,作业也没做好,时间花了,效果却不怎么样。只要亲子双方都遵守时间约定,那么就算有的孩子回家之后想要先玩,后做作业,也是完全可以的。张世彬说,“学习,知识是一方面,养成好习惯是更重要的,这会让人一生受用。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就像用放大镜聚焦阳光,那个热度是可以点燃纸张、产生火焰的。这就是专心的力量。”

激发动力,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学习

曾有家长向张世彬诉苦,家长苦口婆心劝孩子:“学习改变命运。”但是孩子的回答却是:“我觉得我的命挺好的,我不想改变。”如果不是孩子刻意顶嘴,那么就是他没能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或者说还没有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初步的规划。

在张世彬看来,人的一生可以用四季来划分阶段。0—18岁就是“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这个阶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所收获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而0—18岁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0—10岁,这个阶段应以快乐教育为主,学习可以适当放松,因为第二个11—18岁的阶段才是最应在学习上拼搏的阶段。两个阶段一定要协调好教育的侧重,在前期,孩子应建立好的生活习惯,找到梦想,被足够的爱和信赖滋养,这样,后期孩子学习起来才有充足的力量。在11—18岁这个阶段,孩子会经历小升初、中考、高考三大考试,错过了这个阶段,就是错过了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作为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个阶段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让孩子找到自己的梦想,从而找到学习的目的,激发动力呢?张世彬给出了两个建议。第一,家长要与孩子谈自己的梦想。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最能够影响孩子的人,如果父母时常向孩子充满激情地谈自己的事业、理想,孩子就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寻找自己能为之奋斗的事业。第二,一年至少带孩子去一次名校或是伟人故居。张世彬认为,“真正的教育是看不见的,但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名校的文化氛围、伟人的人格魅力,都能形成一股能量,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让他们产生与之相关的愿望。一个孩子就曾因见过了武汉大学的樱花就立志一定要考武大。

“你想在秋天吃上苹果,那么就必须在春天种下一颗苹果种子。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到他的志向,告诉他,你现在种下一颗种子,一定会收获不止一个果子的。并且,播种和收获之间是有一段时间差的,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张世彬说。

夯实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

孩子学习不够主动,除了以上两个原因,还有可能是孩子与老师、家长的关系出了问题,产生了逆反心理。产生逆反心理的孩子不但不会听话,而且有的还会专门与老师、家长说的反着来。这时,孩子抗拒的不是要求,而是那个作出要求的人本身。只有当师生、亲子关系处于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时,孩子才能正常地接收、消化信息,健康成长。

如果出现了孩子与老师性格不合的情况,作为家长,一定不要去怪孩子,而是要帮助他去处理与老师的关系。张世彬建议,家长一方面要教会孩子如何跟老师相处,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自己学,而非为老师学,千万不能因为不喜欢老师而放弃那门功课;另一方面,家长要主动与老师交流,协助老师解决问题,并且对老师的工作适时表达认可与感谢。老师并非圣人,也会产生负面情绪,如果家长能够理解老师的难处,给予老师精神和行动上的支持,无疑是有益于教学活动、有益于师生关系的。

师生关系影响着孩子对某一门功课的热情,而亲子关系则影响着孩子的全部童年,甚至是他的整个人生。弗洛伊德曾说:“受到父母无限宠爱的人,一生都保持着对成功的信心。”张世彬认为,作为家长,一定要有技巧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对孩子的认可要及时,而在某些情况下,对孩子的批评则要延时。”

“认可不等于一味地表扬。认可,是发掘孩子做对了什么,再把事实陈述给他。这就需要家长用心地陪伴孩子,观察孩子。”张世彬例举了一个方法,就是准备一个盒子放在家里,孩子日常生活中出现了闪光点,家长就将它写下来,放进去。孩子是希望被“看见”、被认可的,是会朝着父母鼓励的方向发展的。同样,一个孩子要是长期被贴上负面的标签,他也会朝着这个标签的方向变化。

认可要及时,但对孩子的批评,在某些情况下,则应延时到达。许多家长都向张世彬诉苦,说孩子不喜欢学习,只有打游戏的时候最起劲,而且还不愿意被说,一说就生气。其实,打游戏也只是孩子放松心情、调整状态的一种方式,“孩子玩得正开心呢,你让他回来学习,他能不讨厌学习,能不讨厌你吗?”张世彬认为,家长不是不能表达反对意见,而是要让孩子玩痛快了之后,再坐下来好好说。一起分析打游戏的好处和害处,共同协商出一个双方都认同的规则。这样,家长不会因为还处在情绪之中就说一些难听的话,同时,孩子玩开心了,接受家长的意见也容易一些。张世彬说:“一个孩子被看见,他的需要被尊重,他就是幸福的。而幸福的童年能够滋养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