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66期(总第3483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我在“工读学校”教学生“涂鸦”
■成都市第五十二中学郑斌 文/图
《教育导报》2020年第66期(总第3483期) 导报三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美术创作在校园文化中具有的特定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氛围,它能在无形中影响师生的心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意义。美创浸润校园文化一块石头,一幅画,一面墙,一个班级,一间校舍都是一部“工读学生”转化有力的教科书。

人人都有表达美的权利和意愿,即便是工读学生也不例外。在工读学生的美术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个性展示区、班级美创墙、园艺治疗区等手段,满足工读学生的需求、学校文化的需求,要让“美”开花结果,将美术教育延伸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发现美、创造美,提升美术素养,进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一、个性展示区成为学生“发光墙”

在班级的墙面上开辟一个个性展示区,将学生优秀的绘画作品和证书一起悬挂在墙上。把工读学生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师生看,既证明了“工读学生”也是好学生,更重要的是让长期不被认可的学生得到众人的关注和认可。

2018年6月,学生的美术作品《美好香肠》和《包子》荣获成都市教育局食品安全绘画大赛一等奖,事实证明:工读学校”的学生,如果引导教育得当,也能发光发热。

如今,班级里的这面墙已经成为学生的发光墙、鼓励点,学生每天经过那里,不经意地抬头就会看到自己的作品,心中有自信、心中有阳光、心中有方向,所以抬起头,面带笑容向前走。

一面个性展示墙,既美化了班级文化,展现了孩子的特长,又带来了家长对孩子的认可,成为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

二、学生参与,美创墙激发内在动力

班级美创墙强调学生的参与感。整个班级的学生齐动手,一起来涂涂画画,涂鸦和设计属于自己的班级美创文化。这些文化不需要广告部设计和喷绘,全是学生自己的想法和纯手工绘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人的文化氛围。

实践证明,班级美创墙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例如,七年级1班为了约束自己的行为,绘制一整面“优秀是一种习惯”涂鸦墙,时时刻刻提醒同学:大家都是优秀孩子,不要因为不优秀的行为和思想,影响班级文化和形象。涂鸦在墙上的口号如同一种目标,触动了学生向优秀发展。2019年,七年级1班被评为成都市优秀班集体。

在八年级班级文化理念呈现中,学生们脑洞大开,把空牛奶盒洗干净,拼出班级理念“积善博学”四个字,贴在墙上就是浮雕的感觉,醒目而有意义,得到了老师和领导的认可,学生们的此举实际上是美术课《变废为宝》的拓展。一间教室,学生自己命名,“自强班”“腾飞班”“笃志班”等等创意氛围无限;学生宿舍培植绿植,自己在陶艺课上做花盆,种植多肉,增添宿舍的丝丝绿意;还有宿舍命名,带自己喜爱的书籍和布绒玩具装饰与陈列艺术,凝造一个温暖的、家庭式的校舍文化。

做到“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立美”与“创新”并举。52中学生“变废为宝”的班级文化建设,正是施展“立美”与“创新”的一个教育举措。废品是低廉的,美创是无价的。

三、自己动手,园艺治疗区疗愈伤口

园艺治疗区就是陶艺基地和开心农场。 DIY陶艺基地,自己动手制作纯手工花盆,再栽培、栽植、花艺设计活动;自留田式的开心农场,种植花卉蔬果、田园环境维护;学校专门开辟园艺片区,让“工读学生”在园艺劳作中体验播种的期望、劳作的艰辛、丰收的愉悦,心归田园,疗愈伤口。

成都52中的学生经过12道工序体验纯手工制作花盆,遵循“工匠精神”耐心完成一件花盆,种上绿植,放在书桌上。心情不好时,看看自己的盆栽,看到自己成功做了这件世界独一无二的作品,顿时觉得自己还是很能干的。学生们到开心农场拍照,给蔬果浇水、松土,修整一下田园环境,情绪状态在园艺治疗区得到净化、愈合。

校园文化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画画让“工读学生”找到自信,美创让学差生找到创造的亮点,优美的校园文化是学生最好的“哑巴老师”,用心营造的教室是孩子成长的温床,温馨的校舍是学生温暖的家。校园文化的营造离不开美术,因为美的文化给人心灵上的滋养和修复。

成都52中的校园留下了莘莘学子美好回忆,从害怕到理解,从叛逆到爱上,从懵懂到懂事。他们的变化跟用心教育和美的治愈分不开。美创校园文化对内具有认知力、整合力、创造力,对外具有辐射力、感染力、影响力,是学校品牌的重要体现之一。美的校园文化对心灵有治愈效果,也是无声教育,我们以“环境育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为工读教育理念,拯救了迷途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