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69期(总第348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好雨“知识”节
■苍溪县石马小学 权卿宗
教学感悟《教育导报》2020年第69期(总第3486期) 导报三版

默写《春夜喜雨》,巡视时发现,向宗旭、杨周等同学,把“好雨知时节”默写成“好雨知识节”。我提醒他们,可得认真检查,直到收本子时,知识”俩字,依旧让人刺眼。我大为光火,这几位同学成绩在班级处于中等水平,脑瓜还算灵活,他们为什么还写错了呢?

我推测:好雨“知时”节中“知时”和“知识”同音,日常生活中,“知识”是高频词,他们显然没有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或是诵读节奏发生“故障”,导致了错误。

是直接指出错误,还是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点醒了我。

“请你再朗读朗读《春夜喜雨》吧!”我一改当初好为人师的模式,没直接指出向宗旭的错误,他显然也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想,朗读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药。

几遍下来,我看火候已到,便追问:“你能回忆回忆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上课的时候,我给孩子们播放过个一个动画版《春夜喜雨》解读,我想他应该没有问题。

他想了想,告诉大家:“当年,杜甫到成都后,遇到春旱,老百姓播种下的禾苗,眼看就要枯死。杜甫是心急如焚,突然一天夜里,下起了雨。这真是一场及时雨啊,杜甫又高兴又激动,顺手便写下了《春夜喜雨》。”

我顺着他的话,“这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就像知道季节一样,在需要的时候就下起来了!”

我敲了敲他的作业本,他红着脸,不好意思地笑了,马上改成了“好雨知时节”。

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好为人师,直接、干脆地指出问题所在,责令其改正,这样用时最短,效果也最立竿见影。我们也可选择借助已有知识,带领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让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继而修正问题,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新课程理念下,基于儿童成长视角,两种选择,孰是孰非,答案不言自明。

学习上犯错,不能避免,也不可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习就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改错的过程。错误也是一种难得的资源,关键在于我们怎样正确认识它,利用它,研究它,进而选取最佳的处理策略,达到“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很多时候,我们只需在民主、平等、尊重的前提下,创设恰当的情境,善于引导,让孩子们自己感受,结合已有生活体验,不断反思、总结,习得经验知识,课堂精彩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