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72期(总第3489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让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都被肯定”
———施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眉山样本
■实习记者 梁童童 记者 刘磊
《教育导报》2020年第72期(总第3489期) 导报二版

仁寿文同实验初中学校中西大厅乐器向全体学生开放使用(图片由受访学校提供)

“多吃蔬菜,多喝水,坚持每天锻炼……”新学期,眉山市仁寿文同实验初中初一(7)班的小薇(化名)给自己定下了小目标。这不仅是她想要的健康生活,还上传到了学校的一个评价系统里,等待着班主任老师的监督、评定并赋分。

在眉山市,每位中学生在完成日常文化学习的同时,都会像小薇一样,注重自身综合素养的发展,这除了学生个人内驱力的作用,更大的动力源自一套正在全市中学推广施行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作为四川中考招生改革制度的试点地区之一,眉山市近年来搭建起了一个市、县、校、生四级实施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应用方面探索出了新路。

落实“立德树人” 试点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并非新概念,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发文提出:“为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应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评价内容。

然而10余年过去,放眼全国,并非每个地区和学校都能真正将这一要求落地落实,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存在。

2017年11月,备受关注的四川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出炉,根据实施意见,我省将开展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眉山市成为试点地区之一。

眉山市当地的探索还可以向前追溯几年。2013年,眉山市东坡区实验中学率先在自己学校尝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我们把学生课业成绩以外的资料,如书法、美术、音乐等作品有意识地收集起来,到了期末结合日常思想品德、行为表现进行打分评价。”校长吴文军告诉记者。

他介绍,那时还没有一个数字化的存储与考评系统,所有工作全靠班主任“刀耕火种”地收集、整理、填表、归档,虽然过程很繁琐、辛苦,但对学生来说是好事,“改变了过去单一用分数评价学生的面貌。”

而今,全市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的搭建提升了工作效率,更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

从2017年秋季入学初一年级起,眉山市围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办法、招生管理四个改革重点,开始推进中考改革。眉山市政府投入360万元搭建眉山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并于2019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

全新的评价系统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维度,采取日常评价、学期评价和毕业评价三种方式,大力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中考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

东坡区实验中学还在全市评价指标基础上,将5个维度拓展细化为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能力、综合实践7个维度和98个具体评价要素,并根据相应项目量化分值。

“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让教育从分数导向到发展导向改变的抓手。”眉山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仍在不断优化评价标准和评价流程,力求全面、公平、流畅地落实综合素质评价,让学生全面且个性地发展。

因地制宜施行 彰显学校特色

覆盖全市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构建起来后,怎么用好这个系统,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则考验每个学校和老师的执行能力。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分为线下收集素材和线上考评计分两步。评价的5个维度涉及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在进行某项活动时可拍摄照片或视频,将这些素材上传系统,由班主任进行审核,系统根据通过材料的类型、数量、内容,按照设定的标准自动生成分数。

学习成绩进步、认真完成课间操、参加社团活动、做家务、画画、唱歌、跳舞……都可以上传得分,提升自己的评价等级。为帮助学生实现这一点,眉山市各学校从自身的实际条件出发,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素材”,使得学生的在校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仁寿县满井镇初级中学早在2012年就建起一个素质拓展基地,包括法制教育专栏、农耕文化展示园、综合训练场等。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实施后,这些项目自然就融入到了日常的课程中。课上课下,学生们可以学习农耕知识、劳作,学习法制知识,进行身体素质拓展训练,既丰富了学习生活、强健了身体,又为综合素质评价积累了充足的素材。“正是得益于这个基地,我们有了更多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场地和内容,孩子们的整体素养名列全县前茅。”校长李建勇自豪地说。

2019年9月才招生的仁寿文同初中,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构建起独特的课程体系。第一学期,学校每月都会组织一次研学活动;今春受疫情影响,研学活动全部改在线上进行。文同初中的孩子们分别在历史老师、美术老师、语文老师的带领下,“云”游故宫博物院,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故宫中珍宝的故事、审美价值与文学价值;“云”游欧洲,既欣赏到了欧洲教堂的建筑美,又帮助了解几何知识;“云”游四川博物院,让同学们了解四川的文化历史,越发地爱上家乡。

丹棱县第二中学的情况则略有不同。该校来自农村的孩子占了98%,其中大多家里没有智能手机、电脑;个别有的,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也不会操作。校长王惠介绍,为了顺利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校将上传素材的时间固定为每周一次,班主任老师协助学生在学校的电脑上完成操作。为减轻学生收集素材的负担,学校还在课后服务的时间里聘请校外专业老师,组织开展兴趣活动,由学校老师拍摄图片、视频留作素材,发在班级群;同时,学校还增加了一项操行评定,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纳入评价体系,与5大板块融合,避免由于课程内容的限制使学生的评定等级受影响。

合理运用评价结果 师生共同成长

施行综合素质评价几年来,眉山市的师生们有了哪些变化和感受,评价结果又用在了哪些地方呢?

“学生刚进校,我就要跟他们讲清楚为什么要实施这个评价,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只有让学生了解它,才能真正从内心去认同、遵守这个评价。”去年组建起的初一(1)班,是彭虹在东坡区实验中学带的第三届学生了,她将全班分成6人一组、9个小组,选出9个组长来负责记录组员评价分数的加减。全班54个同学相互监督彼此的言行,小组长也不例外。两个学期下来,初一(1)班管理得井井有条。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还不适应这种评价。彭虹班上有位同学,因为在午休的时候讲话被扣了分,就跟班上的同学大发脾气。“我就跟他讲,这个分数不是考试,你在这一块被扣分了,你是可以在其他地方表现好加回来。”在彭虹的开导下,这位同学通过纠正自己的行为、通过劳动等其他方式把分数补了上来。

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不仅引导着学生将目光从分数转回到了自身,也让老师再次成长。彭虹对此深有体会:“这个评价体系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师开始关注中等成绩的学生。以前,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成绩稍差一点的学生身上,但是,这个评价要求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我发现自己或许是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能激励他们。”

综合素质评价推行之初,许多家长都担心这个制度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但实际上,通过将综合素质纳入升学评价让学校和家庭都能关注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东坡区实验中学的张倩(化名),学习成绩较为落后,她也因此有些自卑。但班主任李继梅在审核材料时发现张倩有跳舞的特长,于是,她就选张倩来当班级手语舞的领舞者。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下,张倩逐渐变得自信起来,不仅在舞蹈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文化课也跟了上来。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四川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录取。

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运用,四川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有明确要求,试点地区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或依据。

记者从眉山市教育体育局了解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为 A的学生可以推荐区级以上评优,等级为 B的学生可以推荐校级以上评优。全市省级示范高中的招生录取,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达到 A的学生才能报考。

记者述评

综合素质评价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我国其他地区也曾走过一些弯路。评价体系的要求过高,或者项目的设置不够灵活,使得学生和家长要为获得加分机会奔忙于各类义工、研学等活动,耗费过多的精力,出现了形式主义、功利化等问题。而眉山市的做法或许可以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

首先,如前所述,各个学校都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获取素材的途径,学生和家长在获取素材方面并不需要费太多心思;其次,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色,灵活处理评价的项目,以便更加贴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再次,眉山市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与中考挂钩,但并非以评价等级取代中考分数。中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就认为,应该避免把实践活动做成“算总分”的模式;中考应主要完成对学生初中阶段学业成绩是否达标的考察即可。而眉山市对评价等级的运用就遵循了这一思路:一名学生的中考成绩决定了其是否能够进入心仪高中的入围名单,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则决定了他是否最终被录取。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达标,是学生顺利升学的最低要求。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不是简单否定分数的作用,而是变此前对学生的一次性、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让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都能被看到、被肯定,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要让评价指标更完善、评价标准更细化、评价系统更优化、各级责任更明确”,这是四川省教科院院长刘涛在调研眉山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时提出的建议,也指明了下一步的建设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