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75期(总第3492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上学,“一个都不能少”
——凉山州昭觉县控辍保学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董志文 葛仁鑫 鲁磊
《教育导报》2020年第75期(总第3492期) 导报一版

昭觉县谷曲乡中心校教师为学生辅导功课

董志文 摄

“真开心能回到学校读书啊!”11岁的拉哈是昭觉县三岔河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他开心地来学校报到,参加了“开学第一课”的学习。此前,因为家中的五个弟弟妹妹需要照看,父母让他辍学在家,帮忙照顾弟妹。

“通过精准摸排,我们在第一时间得知拉哈辍学在家的状况,劝返工作随即展开。”三岔河乡中心学校校长首惹拉格说,现在,让每一个辍学的孩子回到学校,是凉山州对校长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昭觉县位于大凉山腹地,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少数民族占比超过98%,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昭觉县三河村,对彝族乡亲们说:“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最重要的是教育必须跟上,一定要办好乡村学校,这是基础的基础。”

实施脱贫攻坚以来,昭觉县牢记总书记嘱托,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义务教育阶段“不失学、不辍学”作为教育脱贫的头等大事,打出摸清家底、建立台账、健全机制、加大宣传等“组合拳”,形成“控辍保学”合力,许许多多像拉哈一样的辍学学生重新回到课堂。

控辍有措施,责任促干劲

受历史遗留问题影响,昭觉县存在部分学籍、户籍不一致,有人无户,有户无人等情况,给控辍保学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确保“不漏一户、不错一人、一个不少”,昭觉县首先对7-15周岁人员开展地毯式排查,精准比对,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及时核清每一个学生去向,做好跟踪和建档工作,精准锁定失学辍学人员,彻底做到家底清楚、准确。

“我想读书、想考大学!”14岁的沙美是昭觉县民族中学的一名学生。过去因家庭贫困,她小学毕业后就随哥哥去新疆采棉花。

控辍保学的大力开展成了沙美人生的转折点。2018年12月,大凉山寒风刺骨,昭觉民族中学团委副书记贾巴云杂根据摸排的情况,到三岔河乡开展沙美的劝返工作。“女娃读这么多书干嘛,还不是要嫁人的!”沙美母亲不客气地对贾巴云杂说。

然而,贾巴云杂没有放弃。她多次进村,给沙美母亲普及法律、讲政策、做工作,让她认识到“不送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是违法的”。在贾巴云杂、驻村帮扶队员和乡政府的不断努力下,沙美的父母慢慢转变了思想,沙美终于重返校园。

经过学校、乡政府、驻村帮扶队员的不断开展入户劝返以及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和积极宣传,她的父母慢慢转变了思想,终于沙美在次年9月重返校园,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学业会中断了。

昭觉县不仅开展家长、校长、乡镇长、县长等“七长”负责制和“双线八包”责任制控辍保学,还成立督察组进行常态化巡视,力求及早发现控辍保学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昭觉县第七督察组在常态化巡视中发现,库依乡哈且村村民吉古比者不愿意让失学在家的两个儿子返校读书,乡村两级领导多次劝说无果,对其进行深层次教育无效后,与乡党政取得联系,通知政法部门采取法律程序,最后在法律的震慑下,两个孩子终于重返校园。

“在学校联合当地政府采取敦促、动员、批评等方式,未取得明显效果后,我们将诉诸法律,以法律的强大威慑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第七督察组主任阿苏伍来对记者说。

近年来,昭觉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实行定期家访制,将政府、社区、学校和家庭的控辍保学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到位,扎实有效地开展劝返复学工作。辍学存量得到化解、增量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昭觉县通过户籍、学籍、“六有”系统比对,全面核清失辍学学生,化解率、销号率均达到100%。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两年来,我们积极争取资金,在全村规划建设4处幼教点,90余名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与城镇幼儿园一样的设施和师资。”西南石油大学派驻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凯说,经过两年多努力,看到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他觉得付出很值。

三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洛古有伍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其养羊事业越做越大,到2019年底,养殖规模近200只,洛古有伍一跃成为三河村第一养羊大户。

“以前,我觉得让孩子认得几个字就好了。现在,我希望他们都能上好学、读好书。”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让洛古有伍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期待。

在李凯看来,通过产业扶贫,一大批彝族群众钱袋子鼓起来了,于是更有信心和底气为孩子谋划更加美好的未来。

避免因贫失学、辍学是昭觉县委、县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近年来,昭觉县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让学生在校比在家吃得好、住得好,大力实施“全面改薄”、十年行动计划、教育扶贫提升工程等项目,确保乡乡有标准化学校。

昭觉县还结合地方实际探索推行“1年学前教育+9年义务教育”模式和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性资助全覆盖、社会性资助重点倾斜”的资助模式初步建立。按照“一家一案,一生一案”制订扶贫方案,该县积极统筹各类扶贫、惠民政策,确保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

2016年以来,昭觉县全面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2016-2020年期间,已建设完工112所学校、190项教育项目,开工在建80所学校、171项项目。全县学校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硬件建设的持续加强,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抓实抓早“控辍保学”工作奠定了物质基础。

“目前,昭觉县已没有因家庭贫困、因教学条件落后而失学辍学的学生。”昭觉县教育体育科技局局长勒勒曲尔说,辍学率的下降与本县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基本办学条件的改善、十五年免费教育推行和政策性资助的全覆盖密不可分。

让学生的心“扎”在学校

2018秋季开学后,昭觉县宜牧地乡中心校负责人核查辍学人员时发现,原就读于该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尔古,辍学到广州电子厂务工。为了让尔古重返校园,乡政府和学校下了不少功夫。然而,被劝返回来的尔古因在社会上闯荡了几年,心理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刚返校时还很抗拒。

针对劝返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宜牧地乡中心校教师与学生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

“不仅是在宜牧地乡中心校,被劝返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学生返校后极易把社会上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带到学校。”勒勒曲尔说。

为此,昭觉县针对学生返校后出现的心理问题,探索组建班主任、科任教师、心理咨询教师为成员的帮扶小组,结对劝返学生。同时,该县还邀请有类似辍学经历的高年级学生,前来引导帮扶低年级的学生,帮助他们打开心扉,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劝返回校的木各经常在课堂上恍惚走神。”木各的英语老师高维荣注意到,自返校后,木各一直无心学习,性格也有些孤僻。于是,高维荣特别安排学习委员坐在木各旁边,帮助他的学业。同时,高维荣也一直与木各交流谈心,关心他的家庭状况。

在高维荣的帮助下,木各放下了心理负担,全心思扑在学习上。今年,木各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上了昭觉中学,开始了自己的高中生活。

在昭觉县教育系统,有着一大批老师像高维荣一样,他们用实际行动给予学生关爱,用真心换真心,用爱留住了学生。

不仅要“劝得回”,更要“留得住”“学得好”,昭觉县教体科局在充分摸底的基础上,了解到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理想等因素导致的厌学,已成为学生辍学的主因,也成为当前控辍保学的难点。

针对出现的问题,昭觉县各校广泛开展“关爱学生、因材施教、结对帮扶、心理疏导”的精准施教方案,满足学生需求,让学生把心真正“扎”在校园里。

为确保教育公平之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昭觉县还针对性地解决残疾儿童入学问题,对没有入学的,该县要求根据残疾类型和程度,合理安置其接受教育、为其建立学籍。

今年13岁的拉马小花(化名)患有重度智力障碍,无法正常到校上学。2018年,谷曲乡中心校在控辍保学排查中发现了她,经过动员之后,发现她确实不能随班就读。便选派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贾斯伍来送教上门,帮助拉马小花接受教育。

为了让像拉马小花这样的特殊孩子也能享受义务教育,昭觉县全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在县城城北教育园区规划建设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待该学校竣工后,预计能招收100名学生,更加有效保障特殊贫困家庭孩子的受教育权。

让每个适龄孩子都接受义务教育,事关千家万户。近年来,昭觉县瞄准控辍保学这块“硬骨头”,通过责任控辍、扶贫控辍、关爱控辍等多种举措,始终把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作为当前教育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确保适龄学生完成义务阶段教育“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