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76期·家教周刊(总第3493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与孩子一起,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记者 殷涛
《教育导报》2020年第76期·家教周刊(总第3493期) 导报三版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教育要把家国情怀种在孩子的心中,用情怀增强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9月29日,本报联合成都市锦江区社区教育学院“濯锦讲堂·家庭教育云课堂”邀请到全国模范教师、全国班主任演讲特等奖获得者、全国基础教育先进个人、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教师叶德元,分享如何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不仅是爱国,还是个人修养

“当我们谈到‘家国情怀’这个话题时,很多人会觉得大而空。但仔细想想,生活中我们往往看重的东西都是很抽象的。”叶德元说,比如,我们希望孩子是一个孝顺、向善的人,但家长只是一味地告诉孩子,你要善良、要孝顺,结果往往是:家长变得唠叨,孩子越来越叛逆。

叶德元认为,家国情怀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仁爱之情的基本内涵,有个人修养、重视亲情、心怀天下等实施路径。家国情怀还包含了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的传统文化,拥有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的时代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所感觉到的家国情怀不仅是简单的爱国,还体现在孩子个人的修养上。

现实中,许多家长很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次考试下来,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但是,当我们一味地追求分数时,孩子身上最重要的品质就被忽略了。“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学习素质、学习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这都不是简单的数字能够体现的。”在叶德元看来,家长要更全面地去认识孩子,最首要的是要懂得分寸。

他建议,亲子关系是好好地过日子,好好地陪着孩子过日子,好好地陪着孩子过有温度的日子。因此,家庭氛围的营造往往比急功近利的教育更重要。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不用每天围绕着分数转时,孩子一定是内心情感丰富、有情怀的人。

叶德元以自己的课堂举例,“我追求的‘温度’课堂,是说有温度的话,上有温度的课,做有温度的教育。”他说,教师上一堂好课,除了要完成课堂目标,有非常好的教学策略外,更重要的是师生关系。

比如,课堂上,有孩子举手要回答问题,其他孩子回答正确后,他依然举着手还想回答,但老师因为害怕耽误教学时间而忽视孩子的这个小举动时,师生关系的平衡往往就被打破了。因此,老师眼中有学生,让孩子表达观点才是有温度的教育。

好的老师、好的家长应该是会讲故事的。课堂教学一定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给孩子们讲故事。中国历史中有非常多优秀的历史人物,每个人物的背后都有具象化的精神品质,老师和家长需要引导孩子从人物精神中得到启发,从而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孩子家国情怀的培养。

“余秋雨曾说,‘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所以,我们强调的文化不是贴在墙上的名人名言,而是将学习的东西上升到一定的高度,通过个人修养表现出来。”叶德元说。

家长要学会营造教育氛围

叶德元建议,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家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正确认识教育的目的。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和情感。教育是一个综合体,它有与人交往的能力、表达的能力、阅读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孩子参与到社会各个方面,从中汲取营养。当你的孩子对你说,今天我们去参观哪个博物馆,明天去看哪个亲戚朋友时,家长应该感到庆幸,因为孩子需要丰富的生活,而不是埋头刷题。

第二,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作为一名历史课教师,叶德元很喜欢去博物馆。一次,叶德元在成都博物馆看到一个小女孩手拿一个任务单在博物馆里转悠,当小女孩把单子递给妈妈时,妈妈指着单子上几个空白的地方对她说,还有几个空没有完成,你再去看一遍。这个女孩非常生气,无奈地转身离开了。

而在另一个博物馆,叶德元的同事看到一个妈妈给她的儿子在讲文物,而且讲得非常认真,儿子也听得很仔细,两个人一直都在交流。后来,同事发现这个妈妈并不懂历史,也不懂文物,他们讲的就是内心的感受,孩子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个东西跟学习到的知识有联系吗?

“如果我们在博物馆什么都不想,那么,走一圈和走一万圈其实是一回事。”叶德元说,学习的意义在于你观察到的事物与你的生活产生联系。

“学习的意义还在于点燃孩子的希望。”在叶德元看来,我们对孩子讲历史,不应讲太多尔虞我诈,给孩子的内心注入太多负能量的东西,而是让他们多一点思考,对未来充满期待。学习是给我们更多的可能,有更多怦然心动、常怀感动的感觉。当我们在国外看到五星红旗会肃然起敬,当我们在博物馆了解到历史和历史人物故事会心生敬意时,这就是情怀。

第三,过有仪式感的生活。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内容一定是要通过形式这个载体去体现。今天的孩子们喜欢过愚人节、圣诞节,反而传统节日不爱过了,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他们不爱过传统节日。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的节日不太好玩。比如,春节就是一家人吃饭,中秋节在月光下吃饭,重阳节陪爷爷奶奶吃饭,所有的佳节都是一起吃饭,孩子找不到节日带给他的情感寄托。因此,让孩子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传统习俗是非常有必要的。

家风是最好的教科书,让孩子走进我们的“家”,问问爷爷奶奶过去发生的事情,问问他们那个年代的历史,增进孩子与家人的沟通与交流。家长还可以在日常记录下与孩子相处的点滴,当一年快结束时,与孩子一起回忆这一年里发生的故事,引导孩子做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再比如,我们今天提到的“戏曲进校园”,并不是让孩子们去学习戏曲,更多地是让他们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孩子只有看懂了,才会有感情。

第四,家长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寻找生活的感动。家长希望孩子懂得团结友爱,你就不能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挑别人的毛病;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做事情不急躁,心平气和,那么你在家里就不要吵架,要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国情怀不仅仅是爱国,它还是孩子放眼世界、心怀祖国、脚踏实地、常怀感动的个人修养,生活中的点滴都是培养孩子情怀的生动课堂,父母要做一个“有心人”,引导孩子树立公民意识,从小在孩子心中种下家国情怀的种子,这样,孩子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温度、有情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