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77期(总第3494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四川省教科院组织美术名师支教到彝乡——
让艺术之花绽放大凉山
■苍溪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孔祥平文/图
《教育导报》2020年第77期(总第3494期) 导报三版

四川省特级教师、省美术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胡琳(右一)在辅导学生版画技法

昭觉县四开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吉米伍且创作的水墨画作品

10月1日,正当普天同庆,家国团圆之时,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省内名师17人赶赴昭觉县,开展学生美术学习和作品创作暨校园文化建设(第二期)支教活动。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四川省凉山州未摘帽县片区学校“一对一”精准帮扶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助力民族地区学校美育发展改革,建设高雅文化校园,在省教科院艺体所所长冯恩旭的带领下,我和冯恩旭、胡琳名师工作室部分成员从成都启程,一早奔赴昭觉县四开乡中心小学,进行了为期4天的美术支教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让艺术之花绽放于大凉山昭觉县四开乡中心小学。

以民族性、艺术性、教育性为主题

昭觉县四开乡中心小学是昭觉县最大的中心小学,该校现占地120亩,学生人数2923人,教师136人,56个教学班级,学校硬件设施一流、寄宿制管理经验先进、教研成果突出。但学校艺术教育薄弱,目前只有1位美术教师,现因产假没有在岗上课,学校急需美术教师。

10月2日,我们历经高速封路、山路塌方、车祸堵塞种种状况,晚11点左右才到昭觉县。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来到四开乡中心小学察看了新

马比尔伟正拿着自己创作的版画作品进行交流展示

建的校舍布局情况,研究决定了以民族性、艺术性、教育性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展现彝族孩子心中的艺术梦想为创作思路。

支教活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彝族文化为主题的版画创作。为了让儿童充分发挥自己对彝族民族文化的理解,我们在尊重孩子的想法基础上,根据他们的生活情境,自由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如彝族古老的火把节、彝族年活动、大山里孩子喜怒哀乐的游玩场景,碧水蓝天下的牛羊,独特的彝族繁忙市场等情境。创作中,老师指导孩子大胆思维,寻找自己最难忘的事情,设计人物造型,反复对比构图,形成版画线稿。装饰人物形象时,引导孩子注意画面的点线面的分隔与构成关系、黑白灰的对比、线型的聚散,同时结合彩色笔勾画装饰,让孩子们在体验中理解美术作品独特的形式美。刻版时,老师们只是在刀法上加以指导和纠错。

二是自由创作阶段,以孩子的兴趣与爱好选择不同的美术作品创作形式,如水墨中国画、撕刻版画、民间剪纸、丙烯色彩等不同的画种。在以水墨中国画为载体表现彝族孩子情境时,首先让彝族孩子练习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如毛笔的执笔方法、破墨技巧、线条的勾勒、色彩的晕染。再次让学生创作主题场景,用铅笔起稿,再用墨色勾线,最后墨色渲染与上色。由于彝族孩子初次掌握水墨技法,大胆创作,人物造型夸张有趣、水墨酣畅漓淋、纵横交织,画面惊喜不断。同时,部分孩子继续研究版画的刀痕之美,有的探秘撕纸版画,掌握撕纸的刻、撕、挑、拉等基本技法。有的用丙烯颜料描绘大凉山的春色,理解色彩调和的奥秘。有的用剪刀传承古老的剪纸艺术。一张张充满童真童趣的彝族孩子心中的幸福生活画面呈现于眼前,表现了彝族孩子对美的追求与梦想。

一整天,我们没有休息,抢时间为孩子辅导,讲解儿童画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思路。我辅导的4位小朋友也顺利完成创作任务,他们的老师目睹作品后惊叹不已,把照片发到学校家校联系群里。看到绘画作品,家长都非常感动:“画得真好,我一定让我的孩子好好读书,好好学画。”

在学生心中播下民族艺术的种子

我们带领彝区孩子所进行的整个创作活动,紧紧围绕着艺术之美、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让校园到处充满童趣的美术作品,透出浓郁的艺术文化气息。我们深信,只要在学生心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为每一个学生的艺术人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月6日是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最后一天,为了激发孩子们热爱自己民族传统文化,我们穿起彝族民族服饰与孩子感受彝族文化。孩子们很早来到学校,他们对着镜头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我以前不了解美术,经过这几天的学习,让我重新认识了美术,更加喜欢了。”“我要当一名美术设计工作者,描绘我们的大好河山,保护我们的青山绿水。……”一句朴实无华的语言,让大家心情激动、热泪盈眶。

三个孩子自发编排了彝族舞蹈,我们跟着孩子们歌唱《我和我的祖国》和彝族歌曲《不走》,他们为我们送上了特殊礼物。一位四开小学的老师说:“几天时间,孩子们创作了近百幅作品,画种丰富,生动有趣。真不敢相信,这是我们彝族孩子画的作品,他们真了不起!真希望名师常来,感谢您们。”

“众筹”助孩子们实现梦想

几天支教,一眨眼过去,我们却收获满满,情意浓浓,感受了彝族独特文化,留下更多的是对民族教育的思考。

当下,人们总用升学率、上线率来衡量学校教育,用考上“重点”来证明教育的成功,凸显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山里的孩子生活条件艰苦,必然要努力奋斗,才能走出大山。长期以来,民族地区艺术师资缺乏而导致艺术教育缺失,人常说:“音乐是体育老师教的,美术是语文老师教的。”如何让孩子们世界里充满多彩的艺术,让他们带着梦想发现身边的美、欣赏世界的美?这是美术教育工作者思考的课题,也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

如今,四川省的教育精准扶贫活动惠及了山区每所学校,众多的人接力“众筹”帮着大凉山的孩子们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他们点灯而不是灭灯,这是比“多少山里娃考上名校”更让人感到欣慰的进步。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人自信的源泉。四川省冯恩旭、胡琳名师工作室帮四开乡小学孩子创作美术作品,就是提升大凉山彝族孩子的自信,在自信中去学习,让自己的心灵和大山外的世界对话。让孩子们自信地以绘画表达,用美术对话,在创作中培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近100幅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属于他们年龄应有的自信,并成为点燃梦想、走出大凉山的一束光。

目前,孩子们的画作全部裱好挂在了新教学楼的过道上了,小作者看着老师和同学们正欣赏着自已的作品,从未有过的开心和高兴绽放在他们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