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80期(总第3497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描绘“教育扶贫”样本
长篇报告文学《天边的学校》新书发布
《教育导报》2020年第80期(总第3497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讯(记者胡敏)日前,由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点题指导、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贺小晴创作的《天边的学校》亮相成都天府书展。

据了解,《天边的学校》一书入选中国作协2020年重点扶持项目,是四川省作协“万千百十”工程重点作品。该书详细记录了边远贫困地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唯一的完全中学——木里中学,在自身努力和外地学校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及各地教育专家的帮扶下,通过8年时间,创造县中教育奇迹,成为脱贫攻坚背景下“教育扶贫”闪耀的范本。书中详细记录了木里中学从整治校园环境开始,到最后建立规章制度,优化教学模式,组建优质的教师队伍,构建完整教育生态的全过程。

作为2020天府书展的重要活动,《天边的学校》新书发布会邀请了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高中教育研究所所长吴中林、棠湖中学校长刘凯、曾任木里中学校长的木里县副县长胡启华、木里中学校长黄河,以及多次长时间在木里中学支教帮扶的教育专家何群、杨杰、吕巺等参加发布会。

阿来在发言中讲述了点题的过程:“我在凉山选了很多地方,看了许多基本的材料,后来发现有缺失,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过分关注和投入到怎么给农民盖房子,怎么给农民传递新的耕作技术,怎么组织农民具备商业意识,能够更好地在消费社会取得成功,诸如此类。但是,只要去到任何一个生产项目不发达的地方,作为一个文化人,首先会发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教育问题。”

曾担任过乡村教师的阿来最终选择了木里中学。阿来说,木里的教育改革保住了一个地方的文化阵地,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找到了一条可借鉴的路径,《天边的学校》是记录时代、关注当下的优秀范例。

木里县副县长胡启华从当县教育局局长,到兼任木里中学校长,再到当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全程见证了木里教育的变化。发布会上,他表示,木里教育的改变首先来源于县委、县政府“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的高度重视,转折点在于棠湖中学刘凯校长带领团队倾注了大量心血,从内部管理找到了突破口,以及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九大学科专家持续8年不计得失地帮扶,培养了大量人才。

《天边的学校》作者贺小晴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采访当事人,翻阅大量资料,三易其稿,才创作出这部作品。她认为,木里中学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关键在于“有要改变的原始力量”。木里县对优质教育的渴望,棠湖中学校长刘凯的“木里情结”引发的举全校之力的帮扶力量,以及随之而来的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九大学科专家长达8年的深度帮扶,形成了巨大的能量,最终成就了木里教育耀眼的光芒。

“我出生在木里,初高中在木里度过,我的父亲到木里支边,我与木里有着深厚的情感渊源。”发布会现场,刘凯深情讲述帮扶木里中学的“原始冲动”。8年来,刘凯带领学校领导班子以及教师骨干多次往返木里中学,从建立规章制度的“根子”上开始,再到培养校长、教学骨干、新教师,逐渐优化木里中学教育生态。“如今,木里中学靠自身动力也能继续发展”,他感到欣慰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