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81期(总第3498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在“德正与学高”上 下真功夫
■西南石油大学教师刘鸿渊
学寄语悟思想育新人《教育导报》2020年第81期(总第3498期) 导报三版
开栏语 今年9月9日,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教师节重要寄语,对广大教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教育脱贫攻坚中的突出贡献予以充分肯定,提出殷切期望。

按照《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精神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高校负责同志、教育系统干部、大中小学教师和师范生等代表,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撰写多种类型的学习体会文章,深入解读教师节寄语重要内涵。”本报特开设“学寄语、悟思想、育新人”专栏,刊发心得体会和学习文章,形成浓厚的学习解读氛围。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高校教师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职责。如何履行好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转化为日常工作的使命担当是我们必须回答清楚的现实问题,必须在“德正”与“学高”两方面真诚付出,下够真功夫。

德正才能行为世范。教师的行为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虽然行是一种外在的表现,但任何行动背后都隐含着行动主体的“行为动机”。行如同一面镜子,可以充分折射出教师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而这正是落实好教书育人目标的根本。因此,大学教师必须始终牢记“立德树人”之初心,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学高才能为人师。我们正处于一个“巨变”时代,知识大爆炸、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客观现实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对大学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知识结构优化提出了新要求。大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大学教师必须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跟踪掌握专业领域的学科前沿,用新思想、新理论去增强自己的思想理论素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强自己教书育人的真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