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84期(总第3501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一所乡村学校的 “催化剂”与“火车头”
——记高县来复镇中心小学校长何宇
■本报记者 何文鑫 葛仁鑫 文/图
《教育导报》2020年第84期(总第3501期) 导报四版

潆溪小学校园里,黄葛树下读书的学生。

何宇站在潆溪小学的大黄葛树下

曲折的道路、偏僻的位置、紧凑的校园、为数不多的师生、常住人口日渐稀疏的村落……从学校及其周边环境来看,宜宾市高县来复镇潆溪小学与成百上千的乡村学校并无两样。

然而,一旦你走进校园,呆上一个下午,就会发现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校园里随处可见小书柜,桂花香气环绕着硕大的黄葛树,学生参加书法、舞蹈、传统武术等社团活动,教师忙着上课和外出学习,校园布局紧凑却不破败,文化装饰质朴有格调。教室里,学生的读书声格外悦耳。下课后,孩子们并不怯生,欢快地凑近镜头。

这番场景,归功于两年前到任的校长何宇。她让这里的教师“沸腾”起来,让乡村学生有了各类活动课,也让这所普通的乡村学校为外间所知。两年内,有的老师获得省级赛课第二名,有的学生书法作品获得宜宾市一等奖。

“最大的变化还是人的转变,师生有自信了。”副校长杨平说。

仪式感——

让老师们燃烧、沸腾

“仪式感”,这是记者采访时老师们提到最多的一个词。

何宇刚来来复镇潆溪小学时,老师们发言拘谨,怯于表达。“如果老师都不敢说,没有自信,又如何影响学生?”初到潆溪小学,老师们的状态让她受到很大的冲击。

何宇决定从教师个人形象入手,改变教师外表上的“土气”,万象更新,从“头”开始。何宇分批次组团带学校女教师去烫头发,食堂阿姨都没落下。为了说服女教师,她自己先烫,烫完头发又带大家吃烧烤。容光焕发的女教师们走在乡村里,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也直呼“老师变漂亮了,有精神多了”。

“何校长确实很有想法,有干劲儿,经常给我们带来惊喜。”潆溪小学教师王贵容说。

2018年教师节,何宇悄悄地让办公室主任李中勇事先采买了一批贺卡。每张贺卡上,何宇都写了一段话。教师节这天,她拿着贺卡走进教室,当着学生双手献给老师。讲台上的王贵容接过贺卡,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学生们也愣住了。还没等师生反应过来,何宇已经离开教室,驱车前往两个村小教学点,给那里的老师送贺卡去了。

“我们常说,社会要尊重老师,在学校,校长就要首先尊重老师。”在何宇看来,尊重要体现在一些细节或活动中,比如贺卡虽然不值钱,但是自己手写,当场送出,有种仪式感,能让老师觉得教书被认可。

2018年底,何宇带着老师们提前过元旦节。开完会后,夜幕降临,聊得起劲的大家还不想离开。何宇就提议搞元旦篝火晚会。恰逢“柴改气”,安宁教学点剩了一堆柴禾,正好派上用场。杨平记得,大家一下子欢呼起来,分头行动,不一会儿木柴就被拉到中心校(撤乡并镇前,潆溪小学名为潆溪乡中心小学)。火焰升起来,大家唱歌、跳舞,尽情释放。一些老师激动得拿起手机录小视频,分享给亲朋。

在杨平看来,何宇就像是助力柴禾燃烧的催化剂一样。之前大家慢吞吞的,就像温水煮青蛙,而何宇的一些活动策划,让老师们感受到了热情和温暖,“让你自己想要熊熊燃烧,要沸腾。”

2019年三八妇女节,潆溪小学的教职工又收到了一个惊喜。学校一共有24位女教职工,何宇给每人买了一条红围巾。这还没完,送给女教职工的贺卡由男老师来写,节日当天抽奖,女教职工抽到哪位男教师写的卡片,哪位老师就上台送出围巾,并和获奖的女教职工拥抱。

“第一次过这样有意思的妇女节。”王贵容说,现场的活跃气氛让人难忘,“好耍,又轻松,又感动。”

厨艺比赛、演讲与朗诵、退休仪式……仪式感无处不在。仪式感还体现在何宇的QQ空间上。在与各位老师交往中,何宇有不少观察和感受,于是专门在QQ空间里开辟了“群星耀潆溪”专题,记录每位教师。比如总是匆匆忙忙的总务处主任王富银,有一手好厨艺,同时将杂而乱的后勤和档案管理工作做得井井有条。每写完一篇,何宇总会在最后加一句“谢谢您”。

拂去珍珠上的灰——

让老师们“冲”出去

潆溪小学距离高县县城19公里,地理距离不算太远,但位于该县最西端,到学校需要经历九曲十八弯的乡村道路。道路未硬化和加宽之前,出行十分不便。近年来,随着乡村人口减少,当地学生锐减,初中停止办学,学校人气更加凋敝。囿于这样的环境,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少,有限的名额落到学校,也约等于一勺盐撒入大海。

“外人看来,我们老师们都是好好上课,学校也有秩序,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待几天就会发现,老师敬业,但是能力提升不足,没有更高的眼界,始终就是原地打转。”杨平描述的现状,其实也是乡村学校的普遍症候。

“要把老师送出去才行。”何宇利用自己在县城硕勋小学工作过的关系,派潆溪小学教师分批次去硕勋小学跟岗学习一周。王贵容1998年参加工作,一直在潆溪小学教书,这还是她第一次外出学习。

作为语文学科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何宇充分发挥自己所长,经常一有空就去教室转转,听课,与老师交流,也上示范课。下属的两个教学点也不例外。

李艳梅以前教初中英语,初中停办后转岗教小学英语和语文。“一开始没办法适应。”落差和新的学科让她情绪低落了好几年。后来,何宇经常与她交流,有时会指出她教学生可改进的地方,有时就是随便闲聊几句。李艳梅说:“时间久了,你自己不发狠学习和改变,都不好意思了。”

2018年初,潆溪小学加入到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这个有导师“一对一”诊断帮扶乡村学校的省级平台帮助学校打开了另一扇窗,潆溪小学师生也有了更多机会走出去看世界。

学校教师黄光富性格沉闷,不爱与人交流。但何宇在听课时发现,黄光富的粉笔字娟秀、整齐、匀称,而且她了解到,他备课、讲课、批改作业一丝不苟,擅长吹横笛,多才多艺。

“也许黄老师缺的就是展示的舞台。”何宇决定让他参加县上赛课活动中的板书项目。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听说学校派自己去比赛,黄光富像变了个人似的,在家查资料,反复练习,把几册教科书的板书写了好几遍。比赛时,他和其他老师组成的潆溪小学团队,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拿到省级赛课的团队二等奖。这是潆溪小学近几年拿到的最高层次教学奖。回校后,黄光富喜笑颜开,也愿意跟大家交流了。

“只要给老师一个舞台,他就会冲出去。”何宇说,乡村教师缺乏的就是平台和机会,校长就要想办法,要尽可能拂去珍珠上那层灰,让其闪亮,让其为人所知。

有次,一位专家来校指导,问杨平:“你觉得何宇来学校后,最大的变化是啥?”杨平回答说:“老师们有自信了。”

何以体现呢?以前外出,老师们介绍自己时,小声地说“我是潆溪小学的”。现在,还是这一句,老师们却是大声笑着说出的。

“火车头”——

让人愿意跟着她干事

杨平眼中,何宇又如火车头,拉着大家飞奔。火车头拉动的有老师,自然也有潆溪小学的学生。

潆溪小学大门口有一棵大黄葛树,其根部深深扎入地下,支撑起繁茂的枝叶。“树壮于根,人立于爱”的办学理念便在何宇头脑中浮现出来:学校应以大树为依托,大力推动阅读,寓意学生要像一棵树一样,从小打牢基础,到了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都有强劲的学习动力。

学校多是留守儿童,有些还生活在离异家庭,爷爷奶奶更无能力和精力辅导他们,何宇觉得,要是学校和老师也不想办法,那么,孩子们将更加没有自信,与其他学校学生的差距持续拉大。

来潆溪不久,高县教体局在全县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何宇决定先为这些孩子找一批书。她联系高县硕勋小学捐了2000册书,大多都是同龄段学生的书,很适合孩子们看。去年,新华文轩和硕勋中学向潆溪小学捐了一万元书款,学校便在买书之余制作了一批小书柜。

围绕阅读,潆溪小学重新布置了阅览室,把图书分散到各个班级和小书柜,便于学生随手取阅。“不怕学生弄丢,不怕他们拿回家看不带回学校。”杨平说。

为了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潆溪小学每天都有晨读课,规定只能用来给学生读书,老师不能上课;中午午间休息,学生可自行安排阅读。每天少先队广播,由学生泛读和朗诵经典文章。学校还鼓励学生每天回家给家长读几段,以此推动他们有仪式感地多阅读。

何宇最喜欢看学生下课后跑去黄葛树下读书的情景。“这些学生可能义务教育阶段完了,就不再继续在校学习,但以后总有一刻,他们回忆起在潆溪小学黄葛树下读书的样子,那是多么美好啊。”何宇笑着说,眼睛泛起了光。

除了书香校园建设,潆溪小学还组建了书法、武术、编织、舞蹈等10个社团。

听说体育老师李中勇以前练过武术,何宇就让他在传统体育(踢毽子、滚铁环等)之外开设武术课,建武术社团。一开始,李中勇有点打退堂鼓,毕竟自己多年没练了,胳膊腿没那么灵活了。怎么办?李中勇自己先拉韧带。每次社团课前,他都会先找视频练,再教学生。教了两周后,李中勇打了一套连贯动作,让学生惊呆了,更多学生吵着要学武术。

要日常教学,还要处理学校办公室工作,又要带社团,偶尔朋友问李中勇:“你累不累哦,搞那么多工作。”“累是累,但是人有劲儿,做事舒服。”这是李中勇的心里话。他觉得,何宇有股子劲儿,让人愿意跟着干事,而且要干好。

老教师杨泾昌也这样觉得。他是潆溪人,在潆溪小学教了26年书,何宇来后的一言一行他都看在眼里。“她是外地人,都这样为当地教育出力,我还有啥子理由不使劲儿干?”他说。

杨泾昌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负责书法社团。每周二,他自己先练一下,周三中午,提前布置好笔墨纸砚,晚上,批改学生作品。每周要多花5个小时在社团工作上,但他觉得值。

比起自身的付出,这些老师更乐见学生的变化。李小萌(化名)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不爱说话。因为参加社团活动,她变得开朗起来,因为普通话好,她还协助老师管理学校广播站,讲话顺溜多了。跟着杨泾昌练书法的学生刘思煜,书法作品获得了市里比赛的一等奖。

潆溪小学还经常组织活动和演出,让家长和村民感受乡村教育的精彩。2019年六一儿童节,学校邀请家长参加。学生唱歌跳舞,社团汇报表演,十分热闹。当武术社团的孩子们穿上行头出场时,家长们都惊呆了。中秋节,何宇邀请村支书和爷爷奶奶们到学校包饺子、吃月饼,参观学校,和孩子们一起过节,感受校园和娃娃的变化。“家长们高兴了,自然也愿意配合学校的教育。”何宇说。

2019年8月底,潆溪乡并入来复镇。这学期,何宇离开了潆溪小学,到来复镇中心小学当校长。来复小学规模更大,有1300多名学生,但大多数也来自农村,很多学生都由祖辈照顾,租住在镇上。

“最单纯的想法也就是不忘教育初心,做些改变,让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想办法让乡村教师和孩子更自信、更阳光。”何宇说。

说话间,放学了,何宇在过道漫步,拉住一个孩子,笑着问她今天读了什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