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97期(总第2994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老信件旧时光
——读《见信如晤》
《教育导报》2016年第97期(总第2994期) 导报四版

英国人肖恩·亚瑟创办了一个网站,叫做“见信如晤”,用来搜集五花八门的信件。这个网站很受欢迎。

很多信件记录了某个有意义的历史时刻。比如,希特勒的侄子居然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说“希特勒应该下地狱”;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狱中给兄弟写信,宽慰他“别为我悲伤”;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遭遇空袭时的紧急电报;匿名者给马丁·路德·金的威胁信;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DNA结构的喜报……掸去了遮盖的尘沙,故事涌到了眼前,这些信件就是时间之窗的钥匙。

在这里,还可以读到许多作家信件: E.B.怀特、伍尔芙、吉卜林、菲茨杰拉德、马克·吐温……每次读伍尔芙的遗书,都为她心碎,伍尔芙被抑郁症折磨太久了,愿她在天国安息!“如果需要拿别人的苹果,要在礼拜天做这件事。这样你就能把苹果藏进大礼帽,这胜过使劲把它们塞进紧绷绷的制服。”这是吉卜林给学生礼仪的建议之一。吉卜林真是一个老顽童。

网站还收集了很多和孩子有关的信件。每一封都是一张天真洋溢的笑脸。真的有圣诞老人吗?”难倒家长。幸好,太阳报》认真地回答了小姑娘弗吉尼亚的来信,从那以后,所有的父母都可以告诉孩子,“圣诞老人存在着,他永远存在着。”“他还会继续将快乐带进童心里。”

1973年7月,对美国总统尼克松来说真是糟糕透了,水门事件余波未了,他又患了肺炎病倒床上,8岁的小约翰给他寄来了一封谏言信,“你要乖乖的,要像我一样吃蔬菜!”我在这封信里找到了几处誊写错误,小约翰把“like”写成了“lihe”,他的d”的一竖总是画在圆圈中间。小家伙才刚学会写字吧,真可爱!

这是读原件才有的乐趣。不同的手迹中藏着不同个性的人。“来抓我!”开膛手杰克的信潦草跋扈,和他本人一样猖狂。精神病患者埃玛·豪克的信件只重复着一句:“亲爱的,来吧!”密密麻麻的字迹,一层覆盖一层,显示着无望的等候和卑微的乞求。皮特·多克特不愧是皮克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信件图文并茂,随手就画了许多有趣的动漫。可惜呀,现在很少有人愿意手写了。

电脑和手机普及之后,键盘打字效率高、速度快、可以随时删改, QQ和微信也比写信方便,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大家都好像变懒了,不愿意花时间用“古老”的信件来婉转表达了。不过,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再怎样快,顺手就可以删除的记忆,轻轻一点就可以消除的故事,到底也比不了纸质信件的情感温度,以及“立字为据”的庄重和妥帖。

中国也有很多信件故事。从前的人会用鸿雁千里传书,会在鲤鱼的肚子里藏密信,还有才女把心事写在桃花笺、红枫叶上,悄悄地托了流水做自己的信使;杜甫写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样深情的诗句;有一出有名的戏剧,讲一个龙女被夫家虐待囚禁,有个叫柳毅的书生帮她传递书信、助她解困;中国文人有保留书信的传统,许多尺牍、家书都流传广泛,比如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情书,鲁迅和许广平的两地书,前者热烈,后者含蓄,还有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让人感受到“谆谆人世语,悠悠父子情”。

这样美丽的心思,是什么时候,远离了我们的生活?现在,还有多少人写信呢——更准确地说,还有多少人在纸上写信呢?

■林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