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99期(总第299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语文教学需要亮出学科真标准
——真语文系列活动成都站研讨课观察
■本报记者 何文鑫/文 刘磊/图
《教育导报》2016年第99期(总第2996期) 导报三版
“教学要注意方向和目标,今天而言,语文教学就是要强调‘语’和‘文’。”真语文总策划、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认为,语文学科有自己的纪律,不能太宽泛,老师在教学中需要掌握好“依课标”“吃教材”“重学情”“可检测”4条原则。这番话引起在场教师的共鸣,大屏上滚动着微信平台上的互动留言。

日前,真语文系列活动成都站研讨课在郫县一中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专家、学者和省内外的语文教师聚集一堂,听示范课,比拼教学基本功,就语文教学展开讨论,直抵教师学科素养,不因身份和人情而掺水。

王旭明的现场示范课

 

真讲

总策划也得拿课堂教学说话

“这是我初上讲台的一节课,就是想说明语文学科教学是有自己标准的。”王旭明直言,听过上千节课,感觉很“乱”,没有标准和依据,讲课和评课都是自说自话。基于这样的认识,快到退休年龄的王旭明选择亲自上阵讲课,被人称为不怕丢丑的“裸泳”。

王旭明现场示范课选取的是七年级《乡愁》一文。面对台下数百名老师,王旭明告诉学生不用紧张,不用看下面。“起立,坐下。”起立,坐下。”课前小游戏让学生放松下来。

“说到秋天,你想到了什么?”王旭明微笑着问孩子们。“丰收”果实”“亲人”……学生的回答联想丰富。

王旭明接过一学生“有点凉了”的答案说,我们可以进一步想到“秋风、秋雨、愁煞人”一语,愁”字就是秋和心组成的,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愁,其中一种就是“乡愁”。这时,王旭明才让学生打开课本,快速阅读并注意此文的体裁。

“这是一首现代诗,同学们也学了不少诗歌了,关于诗这种体裁,你都知道哪些?”王旭明在过道上来回走动,俯身倾听学生的回答,“有同学说(诗歌)会押韵,嗯,真棒!那么这首诗押什么韵呢?”

他并不急着让学生画出来,而是自己先朗诵,面含微笑,声音抑扬顿挫,略带沧桑。现场响起掌声,互动屏幕上有老师留言道:王社长人帅,敢亲自上课,有勇气,想不到朗读也这么棒。

事实上,朗诵贯穿着整节课,时而是王旭明独诵,时而是集体朗诵。在讲解了关于“韵”的知识后,王旭明让学生推荐班上朗诵最好的和平时最不喜欢朗诵的。朗诵结束,他表扬了后者,鼓励他多加练习。

分析了诗歌的结构,王旭明再次朗诵示范,又带着学生一起有情感地用高低起伏的语调朗诵。临下课时,再次齐声朗诵,王旭明让学生体会诗人叠词运用之妙,及叠词带来的音乐感,并让他们试着改动叠词为非叠词,看是否能表达那种情感。

对于诗歌结构,王旭明从两条线索来展开全诗4节。时间上,是顺接关系;空间上是递进关系。他提醒学生,作者并没有谈大道理,而是将乡愁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小时候——邮票,长大后——船票,后来——坟墓,现在——海峡。时空交织,情感具体,这正是诗歌的特点。王旭明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前3节“乡愁”都具象化为人(女性),而最后一节却是大陆,这里拟人化了,象征祖国母亲。

“没学语文,一个人发愁就发愁,学了诗歌后,同学们要多用具体化的场景和词语来抒发感情。”王旭明对学生说,“快下课了,你们说喜欢王老师,我也喜欢你们,你能否用一首小诗来表达呢。”学生开始写起来:“我们的离别/是秋”“离别像一杯浓酒”……

上示范课的,除王旭明外,还有郫县一中教师何春阳、成都树德中学教师杨凌峰及河北、辽宁两位老师,真语文专家团队的上海市中学特级教师陈友勤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宏。

这为在场老师提供了真语文教学的样本,按照广东省教科院语文教研室主任王土荣的说法,“现在关于教学,理论上说得太多,但是落实很难,这次不少名师和专家敢于上示范课,是很好的做法。”

真评

摆脱功利的智慧交锋

评价环节,针对王旭明示范课是否达标,是否值得高度赞扬,形成了不同的意见,各位老师和专家直抒己见,不遮不掩。王旭明认为,这真可谓是“摆脱功利的智慧交锋”。

“我给王老师这节课打95分,另外5分因为他朗诵时表情出了问题。”江西上饶一位老师激动地说,王旭明第一次朗读时充满笑意,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不符合。

与之相反,成都市盐道街中学一位老师觉得,起初朗读面带微笑并非不合适,因为《乡愁》不是一上来就是苦和悲,也有喜悦,是有个过程的。他的发言引来场下老师的一阵掌声。

大屏上滚动的场下老师互动留言也明显分化,支持的说“王旭明老师那么大的年龄,又是社长,敢于上课,不怕出丑,值得赞扬。”挑错的则回复“让班上同学推荐谁朗读得好、谁朗读得不好,这种做法欠妥,可能给学生造成压力和伤害。”来自达州市的老师杨标甚至认为,齐读难以表达学生的个性化声音之美,我们在朗诵时是不是也可以少考虑全班一起朗诵?

最大的质疑来自陈友勤,他的观点犀利,毫不留情面,对王旭明的课只给了个及格分。“整节课随意性太大。时间不能与顺接搭配,而应是推移;空间不能与递进搭配,而应是转换。”

王土荣针锋相对,接过话筒激动地回应说,这节课的确存在陈友勤指出的专业性问题,但仍然是一节成功的课。在他看来,一门学科固然有自己的纪律,而教师过于遵循教法,亦步亦趋,实际上是没有个性,没有创造性的。

“王老师的教法在知识上存在缺点,但这样有鲜明个性的教学,学生喜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成就了教师的个人风格。”王土荣在分析上堂示范课时也提到,语文一定要通过语言文字来把握情感,而非图片和视频,成了王旭明注重语言分析的旁注。

“听了各位老师的评价,我感到真是智慧的交锋与碰撞啊,摆脱了功利的真教、真评才能推动语文学科的发展。”王旭明高兴地说。

讲完语文教学的4条原则后,王旭明补充说,老师教学,自然要遇到思想情感的提升问题,但是这必须要在具体分析中去自然体现,而不是一开始或结尾强加给学生。比如《乡愁》中的爱国情感,在朗读和结果分析中,学生自然就能领会了。老师要给学生灌输知识,也必须要在基本原则、在及格分之后。

每堂示范课后,由专人负责检测学生课上学习知识的情况,则是对教师上课是否达标的真实考验,体现了真语文的“真测”。

在如今大数据的笼盖下,比起以往公开课、示范课上精美的PPT课件设计等,本次研讨活动的一大亮点,就是突出教师的传统基本功。现场教作文、比拼粉笔字、朗诵竞赛,每位参与的老师像是回归本真一般,脸上挂满笑容,在台上格外用力。

观点

王旭明:语文教学要回归“语”和“文”的本真

重上讲台,我就是想现身说法,语文教学是有自己的学科标准的。我们一些老师上课,夹带了过多的私货,讲课随意,给学生灌输成堆的知识。教学要注意方向和目标,今天而言,语文教学就是要强调“语”和“文”。

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从60分开始提升,这是完全可以的。老师的基本功一定要扎实,朗诵、粉笔字、讲故事等能力是必备的,不能说如今多媒体教学普遍了,这些传统功夫就可以抛弃。

另外,语文教学中常会遇到思想情感的提升问题,但是这必须要在具体分析中去自然体现,而不是一开始或结尾强加给学生。比如这节课讲《乡愁》,会涉及爱国情感,我们可以在朗读和结构分析中带着学生去体会,学生自然就能领悟了。

如今,各种教学流派盛行,我是不赞成的。与其跟风,还不如老老实实上好一堂课。如果一定要说什么派,也不能加前缀,而应该以“语文”打头,跟在“语文”后边,像“语文情境教学”这种我是可以接受的。

同时,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也出现了令人可喜的变化。以往语文学科分量是增加了,但内涵上难说有多大改变。现在高考新的考试大纲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这对于提升语文学科内涵,促使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有推动效应,但这也对老师的自身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讨活动现场,教师们认真聆听并参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