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100期(总第2997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宜学峨眉 幸福教育
■本报记者 杜蕾
《教育导报》2016年第100期(总第2997期) 导报一版
峨眉山市因山得名,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该市近年来以“宜学峨眉,幸福教育”为目标,通过推进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等举措,激发内需,主动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教育事业长足进步。

课内课外勤探索

促学生主动创新发展

“这是学生课外创新实践中亲手种的猕猴桃,刚摘下来,你们来尝尝。”日前,刚走进峨山镇初级中学,老师旷志平热情地邀请记者品尝猕猴桃。

“两年前选苗、嫁接在学校的种植园里,定期除草、修剪、施肥,如今我们终于盼到它结果了。”说起自己种植的猕猴桃,九年级学生郑惠心打开了话匣子,在她看来,这样的亲身实践“比冷冰冰的理论文字有趣有用多了”。

峨山初中地处峨眉山脚,前些年,由于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学生生源差,一度成为薄弱学校。为了走出困境,峨山中学从课堂教学改革上下功夫。

“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复习课本第43页的小结,进行组内讨论后,派一名组员,回答以下填空。”当天3点过的一堂八年级数学课上,老师王柱俊正教授学生幂的运算法则和乘法公式。不同于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课堂全程以学生为主角,在小组合作中一步步解难题。

“学生基础不好,光靠老师讲很难让他们融入,我们在开发课堂学习功能上下功夫,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评深化、分层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校长唐建斌说。

课内积极探索“自主合作学习”为核心内容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外大力开展以“自主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峨山初中逐渐走出了“双自主”育人模式,并将地方课程、学科实践活动与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形成校本课程系列。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更得到了有效提高,获得了多个省市级科技创新奖项。

打破旧课堂,建设新课堂,峨山初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峨眉山市在全市各校大力推进课程改革,鼓励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强调“课内调动学生参与,促进主动学习;课外开好校本课程,促进主动发展”。

峨眉三中开设多门课外创新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针对学科知识进行拓展延伸,拓宽学习途径;峨眉一小在课程实施中推出阅读启蒙课、阅读交流课、读物推介课等课型,引导学生喜爱读书、阅读好书。

多元培植专业化

名师工作室提升教师水平

“来,大家看这里,下笔要轻提重按。”10月28日上午10点过,峨眉二中的一间教室里,十几名老师拿着毛笔,边看台上老师的演示,边一笔一画地在面前的宣纸上练习着楷书。

这是峨眉山市书法教师集中大培训的第二次课堂。培训由“曹洪斌”美术工作室牵头,统一对老师们进行相关理论和技能授课。“工作室不仅教授了我们不少书法技巧,更分享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思路和设计,我受益良多。”龙池小学老师周燕梅说。

周老师口中的曹老师工作室,是峨眉山市15个名师工作室之一。“工作室以名师或专业特色命名,由省教学名师、省级骨干教师或在全市教育教学某方面有较大影响的教师申报,再面向全市招聘同一学科领域的优秀老师,集教学、教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峨眉山市教育局总督学姜学梅告诉记者,名师工作室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使区域性的教师专业化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朱燕红”山区英语工作室就是一例。朱燕红所在的龙池中学地处山区,英语师资力量相比城区,有着明显差距。“山区和城区的孩子基础不一样,英语教学方法该有针对性地来,但不少山区学校的老师却没有意识到。”朱燕红说。

2013年底,得知名师工作室的消息后,朱燕红毫不犹豫地申报,建立了“山区英语工作室”,吸引了龙门、大为、龙池三个山区乡镇的不少英语老师加入。在她带领下,大家一起研讨山区英语课型,总结出了“小步调、快节奏、高复现、重落实”的教学模式。工作室成立后的第一个学期年度统考中,三个乡镇中学的英语成绩从“吊车尾”跻身至全市中上游。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