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102期(总第2999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闹钟 在凌晨3点响起
■本报记者 何元凯
《教育导报》2016年第102期(总第2999期) 导报一版

距城区1个多小时车程的眉山市东坡区盘鳌乡晋凤中心小学,有6个教学班,学生140名,其中122名住校。

“几乎都是留守儿童,有的学生家距离学校十来公里路,家里老人一般都不会骑摩托车,不能接送,加上学校寄宿免费,监护人就都把小孩交给学校了。”日前,校长祝贵华拉着记者的手介绍,晋凤乡绝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学校学生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2年级开始全都住校。

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又缺乏家庭管教,多有不良习惯。这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学校聘请了2位宿管女工,并且每晚安排2名教师在宿舍楼值夜班。

“年龄这么小的孩子住校,很难让人放心。有的低年级孩子睡觉常踢掉被子,得及时发现,宿管或女教师进去帮忙盖好;小孩儿抵抗力弱,出现身体不适的,要及时照顾或送医;寝室和学生安全更是丝毫不敢大意。”祝贵华介绍,守夜老师和宿管阿姨每天晚上都要确认所有学生安睡后才休息,并且每隔2小时就轮流起来巡视一次。

去年冬天一个晚上发生的事件让祝贵华印象深刻,也让老师们更加不敢放松。

当晚,祝贵华和教师徐世泽值夜。凌晨3点一位宿管巡夜,发现一张床铺异常,拉开被子一看,竟没有人。宿管立即向祝贵华报告。祝贵华披衣而起,叫起徐世泽,到宿舍一看,6年级学生小刚(化名)不见了。

在校园找了一遍,没找到小刚,祝贵华赶忙给小刚爷爷打电话询问孩子是否回家,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凌晨3点,孩子去了哪里?太让人焦心了。再问老人小刚平常有什么嗜好,他告诉我们平常老两口难以管束,小刚常常跑去上网。”祝贵华想起先前听说,3公里外一个小卖部老板在店铺楼上开了个黑网吧,小刚可能翻墙去了那里。他和徐世泽立即骑上摩托车找过去。

当看到被寒风吹得发抖的两位老师出现在网吧里时,正在玩游戏的小刚吓了一跳。祝贵华和徐世泽并未当场责备小刚,而是第一时间将他带回宿舍,帮他打热水泡脚后安顿他休息。

“大半夜的,让孩子好好睡觉最重要。留守孩子本就缺少父母关怀,我们就更该少一些责备,多一些细心呵护和循循善诱,孩子看在眼里,心里是明白的。”祝贵华欣慰地告诉记者,第二天小刚一早主动到办公室作了检讨。

学生下午放学到晚上休息还有五六个小时,这段时间学校老师轮流陪伴学生。作业辅导、课外阅读、才艺手工、趣味游戏,老师的引导和陪伴让孩子们课余生活更加充实。

今晚轮到教师王丹守夜,她在手机上定了个3点的闹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