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87期(总第3504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读书不觉秋已深
代蕊
《教育导报》2020年第87期(总第3504期) 导报四版

坐在教室里抽背古诗,一阵凉风袭来,循着凉风望出去,真是好一幅秋山秋水图!

横在眼前的是一座墨绿的青山,初秋的山不似夏日,夏日的山因为光照的原因,一大早便雾蒙蒙的,而秋日的山颜色浓了一些、轮廓也更清晰了一些。

山下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为看得清楚些,我站到了窗前,望着平静的湖面,只想到了一个词,那就是庄子的“秋水时至”。你看,这个词多好,说的是秋天的霖雨总是如期而至。是啊,时间倏忽而过,总有一些事是在这万千的变化中循着规律来的。比如孩子们总会在九月如潮水般瞬间涌入校园,比如“一场秋雨一场寒”,再比如“春华秋实”。

蒋勋说,秋天是从水面上来的,水面上浑浊的光一日一日沉淀下来,河水变得透明清澈,像一张白纸。秋天的水面是如此的宁静,如此的温婉,让人只觉得时间都静止了。

一个人站在窗前,不禁让我想起年少时在学校里上美术课时,老师让我们一层一层地打底、一层一层地渲染、最终染出了一幅层次变化明显的水墨图来。而此时窗外的景象也像是谁用湿润的笔锋一次一次地晕染,最终染成了这幅天然的画卷。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正在我陷入沉思的时候,一个孩子背诗的声音大了起来,瞬间将我从窗外的美景中拉了回来。我转过头扫视了一圈,学生们一个一个背得十分认真,朗朗的书声飘荡在整个教室里。

我望着这一群正在背书的小朋友,他们的声音高高低低,起起伏伏,与窗外宁静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禁在内心感叹,平日里他们读的这些书、背的这些诗,不也是一种渲染浸润吗?从他们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被书里的知识不断地晕染,一层一层,最终都成了他们人生最初的底色。

在学校里,有些渲染是看得见的,比如那读过的书、写过的字,而有些渲染却是看不见的。如这窗外的一帘秋景,如我们的校训“读诗明礼,勤学健体”,如校园里的一花一草,这些都是一种无声的浸润,

记得有一次,路过学校的长廊,一个孩子在捧着书读。原本周围是没有什么声音的,突然一个孩子窜了出来,大叫了一声,那个读书的孩子霎时从书中抬起头来,错愕地循着发出声音的方向望去,他整个表情都是怔怔的。那一刻,只可惜我没来得及拍下来,若能拍下来,定能取名叫做“读书不觉秋已深”!

读书读到一定的境界,对这个世界是有一定的钝感的。那是一种思绪迟迟难以从书中抽离出来,整个人都陷入了那种迷蒙的状态。这个小小少年不多时又将头埋进了书页间,他一定不知道,自身已然成了这美丽校园一角独特的风景。

校园里还有一尊白色的雕塑,形象是一个扎着马尾的女孩儿在安静地读着书,她坐在草坪上,是那样的娴静和专注,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她无关。每天早上,朝阳从操场的一边升起来,穿过秋日早晨的薄雾,斜斜地照到了她的身上,她好像镀上了一道金光。小孩子三三两两地从旁边经过,她浑然不知,只专注于手中的书页。

是啊,“读书不觉秋已深”,在翻过几本闲书后,时节已陡然转入了“寒露”,这群奔跑在校园里的小孩儿在裹上厚厚的衣裳的同时,也裹上了一身浓浓的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