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87期(总第3504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一所高职院校的“绿色”办学探索
■本报记者 刘磊
《教育导报》2020年第87期(总第3504期) 导报二版

一条长长的管道从食堂通向几米开外的“小房子”,经过干湿分离、油水分离、化学降解等一系列操作后,每天成吨的厨余垃圾竟然全部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这是记者近日在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采访时见到的神奇一幕。

这也是该校近年来践行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培养“绿色”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缩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写入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旨在引领各行各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一所面向轻工行业、有着60余年办学沉淀的职业院校,提出‘绿色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是适应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四川工商职院院长李春明介绍,轻工行业正从此前的“高消耗、高污染”向“低能、低耗”转变,对所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怎样培养“绿色人才”?有哪些路径和保障?四川工商职院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前提下进行了探索,初步形成了融课程、教材、师资、学生活动、校园环境等各种要素于一体的“绿色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从顶层设计上着手,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具有绿色生产理念、掌握绿色生产技术”作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共性素质要求,并且融入专业教学计划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以及专业素质拓展计划的活动课程体系中,并给予学分与毕业条件约束和条件保障,使各专业“绿色人才”培养有了总依据。

教材和课堂教学是影响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培养“绿色人才”必须开发绿色教材并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该校以环境工程专业师资为班底,会同轻工各专业教师骨干力量,在国内率先编写出版了集“绿色”通识教材、“绿色”共性技术教材、“绿色”专业技术教材于一体的高职“绿色”教材。

学校教务处处长魏明英向记者展示了一本新编写的《酿酒实用技术》教材,和以往只教学生怎么生产酒不同,新教材增加了“二次蒸汽回收”“废物的综合利用”“废酵母的利用”“废水的处理”等绿色环保的内容。

“我们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绿色’通识课程和‘绿色’共性生产技术课程,面向各轻工优势专业开设绿色专业技术课程,并普遍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保证了教学质量。”她说。

教材“绿色”了,教师的理念和技能能否跟上?近年来,四川工商职院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超过55%的专任教师前往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学习借鉴国际绿色制造与职业教育经验,更新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和技能。

2018年前往美国访学的教师毛宏萍谈到,国外企业并不刻意强调,但却能把环保理念贯穿到原材料选择、加工、出厂的每个生产环节,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也应该教育学生,要把绿色节能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而不仅仅针对某项生产活动。”

学生课外活动是素质内化的重要环节。该校团委书记杨婧介绍,近几年连续举办了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系列品牌活动,如“环保知识大赛”“环保服装设计大赛”“绿色产品设计大赛”等,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培养了他们低碳、环保的意识。

校园环境是育人的隐性课堂,构建一个“绿色校园”对学生素质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该校参照AAA标准建设绿色生态校园,依托校企合作,在全省高校率先建成校园垃圾回收处理系统,依托环境工程专业自建污水处理厂,并对全校电源实施节能改造。

“我们在打造绿色校园文化上下功夫,发动学生参与设计校园绿色标识,通过校园各类阵地宣传绿色文化。”该校党委宣传部部长万辉君介绍,学校还编写出版了一本《绿色校园生活指南》。

为了促使全体学生都重视绿色素质培养,四川工商职院学生工作部门牵头制定了学生绿色行为准则,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中新增了绿色素质测评指标,如“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生活俭朴,杜绝浪费、自觉践行‘光盘行动’”等,每年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素质测评,测评合格作为学生毕业条件,如此就让具有“良好的绿色素养”成为全校学生的“硬约束”,受到学生的普遍重视。

“我们将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让‘绿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断提升学生竞争力与职业发展能力,更好地服务日新月异的行业产业。”李春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