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89期(总第3506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乡野晨读
■陈曦
《教育导报》2020年第89期(总第3506期) 导报四版

乡村的清晨来得特别早。

厨房里外婆早起做饭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院坝中鸡鸭“咯咯”“嘎嘎”吵闹着讨要食物的声音,树枝上鸟儿“叽叽喳喳”早起歌唱的声音,高低起伏,参差错落,一并把我从睡梦中吵醒了。揉揉惺忪的睡眼再看看墙上的时钟,不到7点。通常,在暑假里的这个时间,我依旧赖在床上回味着昨夜的梦。

洗漱完毕,趁着夏日的太阳还没有升上高空,趁着外婆的早饭还没有端上饭桌,搬来一高一矮两根凳子。在后院的石坝里面,把书摆放在高凳子上,坐在矮凳子上,开始我的乡野晨读。

晨光熹微,清晨的光虽不那么明亮耀眼,却也清透极了,如同被洗过一般。清晨的空气更是新鲜,呼吸一口,沁人心脾。这样的清晨,对于听惯了喧嚣的汽车声、闻惯了刺鼻的汽车尾气的城里人来说,无疑是极惬意的。

翻开书页,让柔和的光线轻轻地抚着书里的每一行文字。然后,我沐浴着新鲜无比的空气读起来。我读古诗词,读古典散文,书里的那些文字简洁凝练,我的声音清越而洪亮。石坝里的小鸭子大概也受到我的影响,一面摇着胖乎乎的身体踱着小碎步,一面用鹅黄的小鸭嘴发出稚嫩的长短不齐的“嘎嘎”声,像是在给我的朗读配着曼妙的和声。竹林里的夏蝉对我的朗读却不以为然,三五成群地卖弄着聒噪,一一声拉长了的嘶鸣,似乎要和我一比高下。

石坝并非平地,而是稍微有点斜度,房屋近端地势低,房屋远端地势高。我面朝着房屋,坐在远端高处。我的身后是一个果树结实累累绿草莽莽丛生的小果园。这里不是百草园,所以童年的我没有在这里捉过蟋蟀、按过斑蝥、拔过何首乌、摘过覆盆子,但我犹记得儿时爬上树杈去摘樱桃、摘柑橘的快乐。现在外婆年老力衰,无心打理此地,小果树里杂草丛生,草木茂盛,怒放的生命在肆意地张扬。几棵柚子树把大量的营养输送到树枝上,二十多个长得鼓鼓胀胀的柚子像绿色小皮球一样悬挂在上面,树都被压得直不起腰了。

我的左手边也是一个小园子,外婆在里面种了些夏季常见的瓜类蔬菜。黄瓜、丝瓜、苦瓜、南瓜等,不过连日来炎炎烈日的炙烤已经令不少瓜叶们枯萎了,它们皱巴巴地打着小卷儿,耷拉地垂在藤蔓边,瓜类也都过了结果实的繁盛期,只有些大片的南瓜叶还在匍匐前进。我的左前方是一片葱茏的竹林,清晨的风吹过竹林,竹林里有竹枝摇曳、竹叶摩擦窸窸窣窣的声响。

我想一定是乡野清晨氧气含量很高的缘故吧,坐在绿意环绕的小石坝里,我只觉得精神抖擞、心情舒畅。书里的有些篇章语言虽是枯涩、艰深,读来甚为拗口,但此时的我读它们却没有平日里常有的烦躁。好耐心大概源自于这优美的晨读环境吧。

想起做学生时,每年的寒暑假,我在外婆家度过的时光里也常有晨读的时候。在夏日的清晨,或是冬日有阳光的日子,我也是搬着凳子坐在这方土地上。那时,厨房里母亲与外婆正为早饭忙碌,灶膛里柴草燃烧的声音脆脆响响的。我坐在远处读书,偶尔抬起头来看到灶膛里红红的火焰,坐在灶边烧火的外婆以及在锅沿边炒菜的母亲。这样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而一转眼便过去了许多年。那时的我爱读英语,喜欢听异国的语言在唇齿间跳跃的声音,我也读散文,读的多是现当代散文名篇,喜欢那优美生动的辞藻和舒适流畅的表达。母亲有时候会端杯茶水来陪我坐坐。等到太阳从远处的天空里放射耀眼光芒的时候,我便收拾收拾进屋了。

所幸,年年岁岁的成长并没有令我失去这一美好的习惯。人虽是变懒了些,我也不再有学生时为美好未来奋斗而读书的热情劲头,却也多了几分单纯喜爱读书的快乐。我单纯地喜欢这绿意环绕的乡村,喜爱这空气新鲜的清晨,喜欢这些质朴文字和朗读时口里发出的清越声音。于是,不管年华的逝去多么触目惊心,不管世间纷扰、情绪起落,我还是愿意在乡村的清晨,翻看书页,让空气、竹树、瓜果、草木的香味和书香亲近为伴,让我的朗读声与万物的声响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