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93期(总第351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教育写作:把“小事”做出“大文章”
■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吴维煊
《教育导报》2020年第93期(总第3510期) 导报三版

教育写作不仅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能力。但是,部分教师对教育写作的重要性却缺乏应有的重视。部分教师不重视教育写作,有的重视却写不出文章,瓶颈问题是找不到写作素材。没有写作素材,不知道该“写什么?”即使熟知各种文体的写作原理,也写不出高质量的文章。

俗话说“教育无小事”。很多天天发生、甚至时时发生的“小事”中,都蕴含着教育契机及教育原理。从写作角度而言,常规的教育“小事”,是最接地气、最直观、最重要的写作素材。如何将“小事”做成“文章”呢?别无他法,只有对我们经历的一件件“小事”进行认真思考,并用思想提炼文字,才能把“小事”做成“大文章”。

把“小事”做成“大文章”,需要挖掘“小事”中蕴含的教育原理。以中小学生的校服为例,对学校及家庭而言,订做及购买校服似乎是一件“小事”,但从教育研究及写作角度而言,校服这件“小事”背后却蕴含着深厚的教育原理。校服是学校物质文化的一部分,是流动的文化符号。如何让学校将“校服”作为育人的载体之一,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地域文化、学校的历史等多种要素,设计出既有审美价值、又有育人功能的校服,让学生通过穿校服展示学校的风采、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审美的能力、穿出文化的力量。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形成文字,就是一篇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篇“大文章”。

把“小事”做成“大文章”,需要发现“小事”背后的“大问题”。以学校里普遍流行的行政化称呼为例,行政化称呼表面上看只是一个称呼问题,但在有些人的潜意识里,称呼行政职务似乎比称呼“老师”更加体面。一些优秀教师把成长的方向定位在“当干部”上,“教而优则仕”成为一种风气,并不利于教育系统回归教育初心,从而走向“行政化”。当我们把“称呼”这件“小事”背后的“大问题”挖掘出来后,就是一篇倡导“优秀教师终身从教”的“大文章”。

把“小事”做成“大文章”,需要关注并思考教育细节。教育细节在哪里?细节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细节在校园里的一物一景中,细节在学校教学活动及教育改革的大局中,细节在宏观教育政策调整时微观层面的细微变化中。以“听课”为例,“听课”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在部分学校,“听课”成为一种鸡肋般的存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问题出在将“听课”当成一种管理形式及在管理过程中的诸多细节中。例如:以量化的方式规定教师听课数量,对听课数量的考核以听课笔记为准,至于听的效果如何,有没有听课后的教学研讨和反馈?对于这些听课中的实质性问题,要引起关注和重视。把对“听课”这一教学活动中的所有细节进行智慧思考,并形成文字,就是一篇“大文章”。

教育写作的素材是非常丰富的。对一线教师而言,如何在常规的教育活动及学生间鸡毛蒜皮的“小事”中找到写作素材,挖掘“小事”背后的教育原理,把一桩桩“小事”写成一篇篇“大文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提升教育能力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