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102期(总第3519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四川省直属机关东府幼儿园打造创意空间,建构创意课程,混龄编制活动,让孩子自由选择、自主探究——
把幼儿园还给孩子
■本报记者 倪秀
《教育导报》2020年第102期(总第3519期) 导报二版

“老师提前准备了同样的材料或半成品,让孩子一步一步地模仿老师,最后班上的孩子几乎都完成了一模一样的作品。”30多年的学前教育工作经验,四川省直属机关东府幼儿园(以下简称“东府幼儿园”)园长黄润芳看过了太多“所谓的”幼儿创意活动。每当这个时候她总在想:这是孩子们想要的吗?幼儿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顺应孩子天性,还原本真?

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哪里?2015年,东府幼儿园开启了一场寻找答案的探索:他们整合幼儿园零散的区角,整体构建创意空间。每次创意活动,全园幼儿打破班级编制,混龄开展活动,老师合理退位,鼓励孩子与同伴交流和学习。黄润芳说,希望从这场把“幼儿园还给孩子”的变革中,找到答案。

◆把空间还给孩子

从班级“自留地”到创意空间

每周四,都是东府幼儿园的孩子最期待的一天。

上午9点50分,一段熟悉的音乐响起,教室里的孩子们已经满脸喜悦,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样子。5分钟后,又一段音乐紧接着响起,孩子们激动地冲出教室,各自朝着不同的地方奔去。

他们要去哪里?要去干什么?这是许多第一次看到这样场景的人都会问的问题。跟着孩子们的脚步,你会发现他们有的去了玩色馆,有的去了七色毯,还有的去了木作坊……这些都是东府幼儿园的创意空间。每周四的活动时间里,全园幼儿打破班级编制,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创意空间进行活动,12个大大小小的创意空间,刚好能够容纳全园400多名孩子。

“虽然空间很小,但我们给孩子的天地很大。”黄润芳说,作为一所1955年建园的机关园,东府幼儿园面临着许多老的城区幼儿园面临的共同问题:空间狭小且难以扩大。

如何从有限的空间环境突围,给孩子大大的天地?东府幼儿园就从班级门口的“自留地”开始。副园长吴娟说,班级“自留地”的打造各有千秋,但却有同质化和封闭性的问题,常规情况下老师很少跨班交流。

2015年,东府幼儿园把幼儿园每一个角落的场地资源进行统筹,创设了玩色馆、七色毯、涂鸦房、纸艺站、创想林、布艺室、木作坊等12个创意空间。在开放的空间中,孩子们能够自由地开展各类游戏与探索活动。

“创意空间是具有整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融合性的。”吴娟说,每一个空间看似在物理上有所相隔,但整体而言却是一个系统,这些系统的空间,就将幼儿园构建成了一个“创想的园子”。

◆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幼儿从被动接受到自主选择

日常在幼儿园里巡课,是黄润芳一直坚持的习惯。一个班级开展某项游戏,总会有一两个孩子看起来兴致不高或者游离在群体之外,这是常常都能够看到的场景。每当这时她就会想,为什么我们要让这么多不同的孩子做同一件事情?他们如果能自由选择该多好。

选择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开放空间。但当12个创意空间建立后,创意空间丰富多彩的材料、别具一格的设计激发了幼儿的操作欲望,幼儿表现出了极大的活动参与性。然而,相对于传统集体教育活动,东府创意空间活动的组织形式在诸多方面有了改变:比如打破班级编制,全园幼儿自主选择空间;教师分工变化,从负责班级到负责一个空间,面对全园的幼儿……在实践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

“一个班上的学生出来,会去到不同的地方,老师心里很慌。”回想起第一次全园幼儿混龄参加创意活动,东府幼儿园教师江瑛用“心慌”来形容。一方面,担心班级幼儿的安全,不知道他们去到哪个空间;而另一方面,她本身还负责一个空间的工作,来自不同班级的孩子们在一起,她担心“场面失控”。而像江瑛一样内心“发慌”的老师不在少数,有个别老师甚至很抵触这个事情。

常规的游戏里,都是班级老师带着自己班上的孩子在一个固定的区域活动,忽然将一个班的孩子分散到了全园的空间。孩子不在眼皮底下,老师自然“难安”。这个时候,黄润芳站出来告诉老师:“放心开展,出了问题我负责!”因为在她看来,孩子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更有能力去保护自己。

当老师直面自己所担心的问题时,孩子带给他们的却是惊喜。当把选择权还给孩子,孩子也就自然获得更多:比如每个空间的容纳量是有限的,孩子需要提前预设如果最想去的空间人已经满了,我的第二选择是什么?每个空间的老师,可能都是陌生的,我该怎么去交流?遇到别的班级的小朋友,我该如何跟他们合作?

此外,在创设12个空间的同时,一本名为“东府游记”的小册子诞生了。册子设置了12个创意空间的分页,孩子们进入创意空间时带上“东府游记”,每次活动结束后老师会给孩子们盖上这个区域的印章,有时还会记录幼儿在这里的经过和故事。通过册子,家长和老师还能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所在。

◆把中心位还给孩子

教师从“主导者”到“支持者”

“老师们的‘心慌’,归根到底还是理念的问题。”江瑛说,当老师习惯了“预设”,就害怕学生“自主”而带来的挑战,老师需要走出舒适圈,改变观念。

一方面,东府幼儿园的老师一遍一遍地完善活动流程。最初,音乐响起,孩子们就一窝蜂跑出教室,许多孩子还没想清楚去哪里,兜兜转转把时间浪费了。经过完善,会提前有一段准备音乐,孩子预先在教室想好自己想去的空间,然后当正式开始音乐响起,能够实现有目的性的选择。而另一方面,则是着手“东府创意空间”的课程建设研究。

创意课程将12个创意空间分成3大类,是幼儿在玩色馆、七色毯、童话廊、涂鸦墙等创意空间开展创·绘活动。在漂流屋、纸艺站、创想林、布艺室等创意空间中利用各种类型的瓶子、纸、自然材料等进行创·做活动。创·享活动则是创意欣赏活动,幼儿在艺术长廊、创美廊、艺趣廊等创意空间中通过看、听、说的方式了解、感知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体现着自主性。

“我们常常说‘儿童为中心’,但实际的生活或者游戏中,常常是老师处在中心位。”黄润芳说,要从根本上将“幼儿园还给孩子”,老师的角色必须发生变化,需要从“主导者”变为“支持者。”而创意课程的构建,是为教师的转变助力,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支持。

王蓉,是一位从业30多年的幼教老师。最初幼儿园开始创意活动时,她内心是抵触的。“以前总想着我的工作底线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和健康,不敢放手让孩子主导很多东西。”但一次偶然的班级活动,改变了她的想法。

一次,她带领孩子们用废旧纸盒进行创作,预设性的她让孩子在纸盒上画画。但孩子们却认为纸盒用来画画不好玩。王蓉心里咯噔了一下,随后对孩子们说:“那请你们教教老师,纸盒还能怎么玩?”瞬间,孩子们热闹地商量起来。一堂课下来,有些孩子将纸盒穿在身上模仿机器人,有些孩子用纸盒搭了各式各样的模型……

“教师对幼儿学习的最大支持就是放手。”这成了王蓉现在很笃定的观念。如今,她负责七色毯创意空间,常常旁观孩子们快乐的样子,她觉得这才是幼儿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