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103期·家教周刊(总第352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与孩子一起, 爱上阅读
■记者 梁童童
《教育导报》2020年第103期·家教周刊(总第3520期) 导报三版

陈寿说:“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是人生的指明灯;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对于表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苏轼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培育不俗的气质;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可以让人摆脱愚昧,走向睿智。

阅读,可以滋养人的性情和品格。让阅读成为生活的常态,需要从童年就开始培养阅读的习惯。阅读对于低学龄的孩子来说,只是看故事吗?孩子的阅读兴趣如何激发,又如何维持?近日,成都市青羊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邀请了青羊区教科院研究员黎红,就“家长如何指导孩子阅读”一题进行了分享。

阅读,带我们走向深邃和睿智

2008年,世界经济组织进行了一次全球青少年阅读能力的调查。他们在展开全球性的国际成人阅读能力研究时发现,阅读能力强的人普遍比阅读能力弱的人更容易找到工作,薪水也更高。在学历相当时,阅读能力强的人担任高技能工作的几率更高,并且,一个人的阅读能力而非学历水平,更能成为预测一个人在职场的发展相对准确的依据。

青少年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到成年后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因此,黎红指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为孩子培育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稳固的知识基础,而阅读能力,就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那么,孩子的阅读能力应该怎样分年龄段培养?黎红介绍,目前,国际公认的标准是:9岁以前是儿童发展阅读能力的过渡期。在这个阶段,孩子学习阅读的方法,并开始透过阅读来学习知识和技能。10—13岁,儿童通过阅读,大量地吸收知识。13岁以上的阅读以功能性为主,孩子能根据自身的需要,有目的地挑选文本、选择性地吸收文本中的内容。阅读能力越强,收集、理解、判断信息的能力就越强,越有利于增进知识、开发潜能,并灵活运用信息以达成个人目标,有效参与现代社会的复杂运作。

“简而言之,阅读能够提升我们的思考力,还能够提升我们的情商,滋养品格,引领我们走向深邃和智慧。”黎红说。

黎红提到了一个二年级的女孩,非常喜欢看《哈利·波特》,在看完整套小说之后,对作者 J.K.罗琳产生了兴趣。于是,她的家长为她找来了 J.K.罗琳的传记。罗琳在人生的最低谷时,生活的挫折和压力都没有让她屈服,女孩在了解了罗琳的一生后,觉得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女孩说,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位这样伟大的作家,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仪式感,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有效工具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人生更是一场马拉松,我们不仅要拼智力、体力、耐力、毅力,还要拼见识、格局、心态。一切的急功近利都是不可以的,欲速则不达。”黎红建议家长,陪伴孩子成长,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和。特别是小学阶段孩子的家长,要尽量从容一些,不要太在意孩子一时的成绩,而应着眼于孩子更长远的未来,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才是更重要的。黎红认为,教育,浓缩成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孩子进入小学,真正开始学习之旅时,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阅读习惯,是学习习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孩子的阅读兴趣如何激发?阅读习惯又如何养成呢?;黎红用9个字来概括:树榜样,仪式感,选对书。

平日里,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讲古人好读书的故事,发挥“榜样的力量”。例如孙敬、苏秦“悬梁刺股”,车胤、孙康“萤囊映雪”等。这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历史知识、成语储备量,还能让他们知道,原来从古时候起,人们就对读书充满渴望,而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够有一番作为的原因。这些故事能够激励孩子,点燃他们的阅读热情。

而建立仪式感,固定的时间、地点、内容,三者中间有一个就能够完成。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重视这个节日,陪伴他们过好这个节日。可以去逛逛书店、开展阅读分享会等,培养孩子重视阅读的意识。

此外,黎红还建议,可以每月固定一天作为家庭阅读分享日。除了榜样的力量,家长自身的言传身教也必不可少。在阅读分享日这天,家庭成员可以放下其他事情,只做阅读分享这一件事,说说自己的心得感悟。共读一本书,就是在分享一个世界,家长和孩子也能因此有很多话题和感悟可以聊。分享的方式可以是几分钟的精彩片段朗读、谈谈感悟、评议等。这种仪式感,可以让孩子对这一天产生向往,打从心底认为阅读是令人向往的、美好的生活方式。

除了固定的时间,每个家庭都需要一块固定的地方来读书。这个地方可以是书房,也可以是一个读书角,在这里建立一个家庭读书馆,邀请孩子来当馆长或管理员。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对书的责任感,建立与书本的“亲密关系”。可以让孩子周期性地进行好书、新书的预告和推介,整理书籍,还可以鼓励他们为图书进行编码,尝试分类整理。长此以往,孩子读书、爱书的习惯就能养成,书香就能在家庭里弥漫。

最适合的阅读,就是最好的阅读

树榜样、仪式感,都是帮助孩子阅读的辅助性工具,最关键的,还在书本和读书方法本身。

在黎红看来,读书是一件越早越好的事。0—3岁的孩子也可以读书,不过,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适合从绘本开始阅读。

绘本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透过图画与文字两种媒介的交织与互动,呈现一个故事。绘本中的图画,比起连环画和插图,更具主导地位,也更加唯美,可以令人沉浸其中。

黎红以《疯狂的星期二》为例,说明绘本的特性。如果只看其中的文字,会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如果能随着文字走进图画,就“如同走进梦幻般的世界,感受到一个个不平静的夜晚。”书中的故事以一种梦幻般的形式呈现,对于成人来说可能有些匪夷所思,甚至在第一遍阅读时有些不明所以,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就是他们在幻想中经常见到的场景,只看一眼,就能明白故事情节。因为有了想象,世界才如此的丰富多彩。

“现在有类型众多的绘本,满足了儿童在当下的成长阶段所好奇的一切。面对0—3岁,甚至一二年级的孩子,家长不必说教,让他们读故事就好。因为绘本就是以孩子乐意的方式,教给他们我们想说的所有道理。”黎红说。

过了绘本的阶段,孩子能够驾驭纯文字的时候,选择就多了起来。《千家诗》《唐诗鉴赏》《宋词鉴赏》《飞鸟集》等适合大声诵读,喜欢的还可以背下来;鲁迅、冰心、朱自清、季羡林的散文,孩子可以从中学习语言和写作。

伟人传记,也是不容错过的一类书。黎红说,一本优秀的人物传记,不仅能增长见识,还能丰富梦想,给孩子以直面人生的勇气,增加生活的智慧。比如,读《苏东坡传》,让孩子知道即便人生的不如意十之八九,也要在逆境中学会自得其乐,开怀大笑。这有利于提升孩子抗挫力,帮助孩子管理好情绪,减轻负能量的影响,积极面对人生的起伏,实现逆风翻盘。比如,读《撒切尔夫人传》,从这个杂货店主的女儿到名首相的一生中,看到“我要战斗下去,直到胜利为止”的勇气、韧性和决心。

读伟人传记,能让孩子接触到人生的全面,触摸历史和地理的宏大,让孩子深刻感受到苦难不是个体的悲哀,而是成功者的必修课。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他们能更加淡定从容。

选择了合适的书,阅读的方法也很重要。

黎红建议,带孩子读绘本时,不能只关注故事情节,家长要引导孩子多观察画面,尤其是文字中没有图画中有的信息,或是图中没有文字中有的信息,还要利用书本的翻页间隙,让孩子猜测故事的走向,悬念在最后点破,故事就能带给孩子极大的情感震撼,留下深刻的印象。

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家长要引导他们坚持深阅读,把阅读分为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部分。读前,可以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了解历史地位和背景;读中,带着问题去读,学会质疑作者和角色的观点,遇到问题可以查阅工具书来找答案,遇到重点句段,可以勾画批注、背诵;读后,及时分享,或是撰写读后感,或是续写、复述,总之,阅读要与表达、实践相结合。

在阅读人物传记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完成人物大事记,梳理出这些伟人人生中的重要时刻、最低点和最高点,总结出他们是如何面对的,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从书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