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104期(总第352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坚守新时代教师的育人初心
■张筠
《教育导报》2020年第104期(总第3521期) 导报三版

■张筠

12月10日,中宣部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为“时代楷模”,并指出:“张桂梅同志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要求的优秀榜样。”她用一生坚守了立德树人的初心,践行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她的精神实际上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体现,也是党性和人性光辉的体现,还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对63岁的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年,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纷纷点赞。

师者仁心,初心如磐。张桂梅校长的事迹让我们思考什么是新时代教师的育人初心。

初心就是党心,就是牢记党对新时代教师的殷切嘱托,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在华坪女高建校之初17名教师9名辞职快要办不下去的情急之下,她带领党员教师重温党的誓词,找到了办好女高的思路:“我们的初心就是通过教育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进而改变三代人的命运,改变一方水土贫穷落后的命运!这不仅是为人师者的初心,更是一位共产党人的初心!”她帮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在“拔节孕穗期”系好了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带着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学《党章》、看《焦裕禄》、讲革命英雄故事,唱《英雄赞歌》《红梅赞》……为全校师生深深埋下了信仰的种子。

初心就是恒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需要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教育,而只是一种教学技术而已。”

纵览古今中外,真正的师者无不对教育事业怀着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体认,为了追求真理而上下求索。至圣先师孔子,弟子三千,博学好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近代百年来的蔡元培、陶行知、夏丏尊等心怀信仰、身体力行、躬耕讲台、不懈努力,谱写了中国教育的辉煌;现已90多岁高龄的“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老师,坚守“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的信仰。张桂梅校长坚守“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的教育信仰。她孓然一身,不顾自己的疾病和疼痛,把异乡当家乡,把孤儿当亲儿,用柔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架路”、缝补贫困地区“天使”的翅膀。为了让贫困女孩走进学校,她挨家挨户做工作;为了让学生坚持学习,她每天1点才躺下,凌晨5点又起床……持之以恒的坚守,她让1800多名大山里的贫困女孩圆梦大学,走出了大山。她用自己的信仰点亮了学生的信仰,从女高考入大学的大部分学生大学毕业后选择成为教师、医生、警察……

初心就是爱心。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只有拥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仁爱之心的学生;只有教师真正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沐浴在爱的光辉中,才能在学生内心深处播下爱的种子,才能将爱传递下去。

张桂梅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张妈妈”“校长妈妈”,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她的宿舍里有4张床铺,1张自己睡,3张留给“不听话”的和生病的学生;10多年来,她走过了11万公里的家访路,走进1000多名学生的家;她累计为孩子和家长们写下了千余封、40多万字的书信。从纸质书信到电子信件,不变的是她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教师之伟大、教育之神奇,无不蕴藏在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执著与付出中,无不体现在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守望和奋斗中。

师者初心如“夜夜龙泉壁上鸣”。“我希望你们安安心心地去读书,走得远远的,飞得高高的,去竭尽自己的全力,为社会服务,为我们这个国家服务”“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张桂梅质朴的语言,让我们明白新时代教师应该如何坚守自己的教育初心。

首先,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人生之大事,人类之大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为此,新时代教师要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将“四有”好老师当作为师标尺,既要做授业解惑的“经师”,为学生传授知识,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实践;更要做传道的“人师”,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坚守使命和担当,“用灵魂唤醒灵魂,用理想点亮理想,用信念铸就信念”。

其次,要坚守“克己立人,以身示范”的道德情操。夸美纽斯说:“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新时代的学生思想更为活跃,喜欢模仿,可塑性强。学生这种天然的“向师性”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健康的人格、文明的举止、优雅的谈吐,教师道德情操对学生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新时代教师要守公德、严师德,坚守底线、不逾红线,苛律自己,温暖周围,让自己的灵魂善良、丰富而高贵。在对学生润物无声的身教中,为学生的心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呵护他们的心灵成长,引导他们向真、向善、向美,成为最好的自己,在面对诱惑时有坚守,在面对邪恶时有勇气,在面对美丑时能分辨。

再次,要坚守“厚学精进,磨砺师能”的职业成长。在这个新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迅速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教育。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方式以及教育管理方式,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在这个技术赋能教育加速推进的新时代,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需求和预期等千变万化。教师不再是一碗水、一桶水,而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因此,教师要有诗与远方,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学提能、增智,以全生命周期职业成长满足新时代创新人才和关键能力培养的需求。

此外,要坚守“以德育德,以爱育爱”的恒久追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子》说:“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新时代的教师要以德育德,以德养德,以心育心,以爱育爱,善于抓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瞬间,因势利导,静待花开,用自己崇高的德行、无边的大爱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成长为一个个大写的“人”,成为适应我国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