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105期(总第352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走向“融创”的教育新实验
■本报记者 夏应霞
话题《教育导报》2020年第105期(总第3522期) 导报三版

德阳市岷山路小学教师高鹏在四川省“融创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教授英语绘本《乌龟与狒狒》(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8年冬,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融创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成都开题,“融创”这一概念进入我省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

两年间,一场走向“融创”的新教育实验悄然进行——

从发达城市成都到脱贫攻坚的大凉山,从川北到川南、川西到川东,德阳、广元、巴中、泸州、宜宾、自贡……“融创课堂”的丰富探索在全省学校遍地开花。《“全阅读”视野下的阅读融创研究》《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路径的研究》《将交互式一体机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40余个子课题细化、深化了“融创课堂”理论和实践。数以千计、万计的教师在这场教育实验中改变了教学理念和行为,“融创”出充满活力和新意的课堂样态,无数莘莘学子在“融创课堂”的滋养下成长起来。

何谓“融创”,如何改变“课堂”?课题组带领几十所学校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基本概念着手、从教学最细微处着眼,建构融创课堂理论体系,形成融创课堂行动路径,夯实核心素养、达成五育融合、提升课堂效益,最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月底,以“‘融创课堂’的教学范式构建”为主题的四川省“融创课堂”教学研讨会在成都高新新华学校举行。十多位教育专家、来自省内40余所课题参研学校教师代表济济一堂,总结课题成果和经验,共赴一场精神盛宴。

“融创就是融会贯通、创生未来!”课题主研人、《四川教育》副主编王建强再次强调课题的愿景和目标,“作为一种资源重构和整合的新型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样式,‘融创课堂’通过技术融入、学段融通、学科融合、生活融贯的‘四融’达成思想创意、精神创立、方法创生、路径创生的‘四创’,切实改变当前‘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促进教师内生性发展,进而实现从‘课堂融创’到‘融创课堂’的发展嬗变。”

像这样的教研活动,课题组两年间已经举行了数十次,“融创课堂”的路径、思路逐渐成型。除了“四融”“四创”,课题组形成了“知情共融、资源整合、同频共振、多元互动、边界拓展、合作开放、任务驱动、师生协作、关系共生、智慧共享”的策略,促进了师生生命的共生共长和课堂效益的显著提升。

●“四融”,理顺课堂关系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研究课堂是教师重要的任务之一。课堂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生和媒介的关系是不可忽视,课堂是一个关系场域。“融创课堂,实际上就是基于关系的课堂转型。”王建强说。

“如何找到一个既能‘上天’,又能‘入地’的课堂教学形态和操作范式?”在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课题组发现,课堂的问题重重——课堂内部,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失衡。课堂内外关系失衡,比如,内外关系不紧,现代技术“满天飞”,教学手段难为目标达成服务;上下通道不畅,铁道工人“各管各”,学科教师难以实现学段畅通;左右关系不和,学科之间“渐疏离”,课堂教学难以打破学科壁垒;前后联系不通,知识生活“相偏离”,学科知识难与生活融会贯通。

针对现行课堂的一系列问题,课题组提出了“四融”:一是技术融入,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促进课堂教学发生深层次变革;二是学段融通,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段进行前后衔接,相互畅通,切实打通孩子成长通道,使各个学段形成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的畅通机制,使学生和生活、学习之间有互联经脉的良性沟通;三是学科融合,以学科为基点,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和延伸学习材料、拓展学习内容、优化授课时间、组合教学对象、改进教学策略,使教学丰富有趣;四是生活融贯,将生活的“活水”引入学科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寻找身边的例子,拉近学生与文本、作者的距离,让教学内容可亲近,更容易理解与内化,实现课堂教学成果的最优化;同时,还要突破学校的“围墙”,走向家庭、社区、社会,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

●“四创”,让学校“百花齐放”

在“四融”理念的指引下,各参研学校实现了“思想创意、精神创立、方法创生、路径创生”之“四创”,各种各样关于“融创课堂”的教育实验层出不穷,课堂样态、教学实践表现出“百花齐放”之势。

天府四中构建了“走向融创的现代课堂”,推进初小课程统整、学科与活动整合,让课堂不仅仅发生在学校。推进情景教学,让课堂有情有意;推进整合教学,让教学有颜有料;推进实践教学,让课堂有研有色。

成都高新实验小学的数学融创探索可圈可点,富有特色。融创数学将学科融合、内容融会、活动融入、生活融通作为融合策略。数学组每年举行数学文化节,交流数学实践,展示优秀成果,评选“数学全能王”并进行表彰;开展数学类选修课,如数学游戏、数学手工等;举行数学主题活动,利用周末、假期布置实践活动,通过数学公众号推送活动。

泸州市龙马潭区玉带河学校提出“建‘玉育三场’创‘玉育课程’”,开辟玉育工场、玉育农场、玉育商场为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玉带三节”农科节、科技节、童玩节系列品牌活动,设计“玉育三场”实践课程。

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在技术融通上做文章,建信息化校园,创一流应用环境;强师资培训,懂技术乐学善用;融电子书包,创智慧课堂……达到融技术之新,创课堂之美的效果。

宜宾市叙州区南广中心校提出“美育融贯生活”,以“融创”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美育课程为基础,以少年宫艺术工作坊为载体,植根生活拓展美育,建设校本美育课程,为美育找到生长点。

成都高新新华学校找到了以大概念为抓手,打造融创课堂,开发融创课程的方法。该校《基于学科大概念的一体化课程研究》在2020年度成都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中成功立项。目前,学校已经从学科内和跨学科探索出“围绕大概念的关联性策略”和“核心课程+的统整策略”。

●课堂,永远是教学的主阵地

“融创课堂理念,实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内容的典型性、过程的实践性、评价的个性化。”观看了数节融创课堂后,实验得到成都大学教授周小山高度肯定。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所所长王真东也用“务实研究、真实探索、多样创新”评价了融创课堂的研究实践。

“这是为数不多的、对我的头脑有强烈冲击的学术活动。”四川师范大学吴定初教授如此点评“融创课堂”。

吴定初用“抓住、抓好、抓实”概括了“融创课堂”研究带来的启发和感触。第一,研究紧紧抓住了课堂教学。吴定初说,在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融创课堂追求现代课堂教学,依然抓住主渠道,特色值得肯定。学校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必须紧紧抓住课堂。第二,紧紧抓好学生的学习。“要教育真实的发生,就是发生在学生身上。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学要尽可能生动,走出书本、走进生活、走向自然。”第三,牢牢抓实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年,从“双基”到“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提出,再到融创课堂的研究的改革,进行项目化学习和学科主题活动,其目的都是落实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吴定初指出,课题组在研究中,内容非常丰富,对理念、理论、实践、方式上,用了大量的新概念。他提醒,对老师们来说,新概念的使用要审慎、吃透、正确用。他建议课题研究聚焦、对标国家意志,将“融创课堂”的经验总结好,服务于基层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