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105期(总第352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融创课堂从“心动”走向“行动”
■王建强
《教育导报》2020年第105期(总第3522期) 导报三版

“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任何一所学校的变革,首先是从课堂的变革开始的。

今天,任何一所不进行课堂变革的学校,是无法真正逼近教育改革的核心地带,也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成功。未来,学校组织形态的变化也必然“惊动”课堂,也会“撼动”学校结构之变。但课堂究竟该转向何方?未来课堂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绝非是照搬一个模式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我们凝心聚力进行方向性的研判。

审视当前的课堂变革,我们却惊奇地发现:“模式”多了,老师们的“包袱”却重了;“提法”多了,老师们的心却“模糊”了;“借鉴”多了,老师们的“章法”却乱了;学生们“动起来”了,但思维却“冷下去”了……在这个教学流派风起云涌、课堂样态层出不穷、教学模式推陈出新的时代,课堂并没有阔步向前,反而问题重重。其症结在于:理念虽好,但难以落地;模式不错,却难以借鉴。难怪,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要沉重地发出“课堂革命”的呼声!

纵观当下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步履维艰,“跳远摸高难奏效”;新课改,忧心忡忡,“穿新鞋走老路”;核心素养,困难重重,“最后一公里”难打通……其因何在?障碍在机制,根子在思想,问题却在行动。

基于当下课堂所存在的现代技术“满天飞”、铁道工人“各管各”、学科之间“渐疏离”、知识生活“相偏离”四大误区,针对课堂教学中内外关系不紧、上下通道不畅、左右关系不和、前后联系不通的关系障碍,我们立足课堂,遵循“问题即课堂、探索即过程、收获即成果”的逻辑主线,将问题上升为课题,以研究作为手段,力图打破学科的壁垒、畅通学段的界限、链接技术的通道、注入生活的活水,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生态场域,实现学科素养与学科生命力的完整生长。基于此,我们响亮地提出了“融创课堂”这个崭新的命题。

融创课堂的提出,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道时代的命题。融创课堂,不是在已有学科之外独立开发的一门新学科,而是对当下课堂“供给侧”结构的一次全面重构。

融创课堂的核心是将一种新的教学想法转化为教学现实,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课堂的新型课堂。融创课堂,是在“融会贯通,创生未来”的融创理念引领下,对教学行为的一次重新调整。融创课堂重在打破学科间、学段间、班级间以及课堂内外的界限,着力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学科渗透和融通、促成思维跨越和创新,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形成学校的有效教学经验,实现课堂的再生与丰盈,达成“减负增效”与核心素养“落地”之效。

从传统课堂走向融创课堂,既是课堂转型的新方向,又是课堂变革的新路径。在推进融创课堂的过程中,我们遴选实验学校与“种子选手”,开展全方位的探索、重点的推进、难点的突破,力图整合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旨在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将“融创”的理念植根在每个教育人的心中,将“融创”的种子播撒在神州大地上,并不断生根、发芽,生长出璀璨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