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105期(总第3522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体教“一盘棋” 融合探新路
——来自自贡市的实践探索
本报记者 何文鑫 胡敏
《教育导报》2020年第105期(总第3522期) 导报一版

自贡汇东实验学校足球队开展集训(自贡市教体局供图)

1938年,面对日军的炮火和封锁,自贡响应号召提高食盐产量。同时,自贡盐商为提升川南教育,力邀张伯苓接办自贡市蜀光中学。改制后的蜀光中学加入“南开”大家庭,“南开”教育体系重视体育教育的精神,从此注入蜀光中学,不但学生的体质不断增强,尖子运动员也迅速成长。

在1940年的市运会上,蜀光中学夺得高中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初中男女总分第一、第四名,男女篮球、排球冠军,蜀光中学足球队还多次获得省级足球比赛冠军,在1964年至1966年间取得了四川省“三好杯”比赛三连冠。

如今,釜溪河畔的蜀光中学又迎来新的机遇。耗资超过千万元的自贡市皮划艇、赛艇项目划入该校,学校门口的码头正在加紧修建。“这必将带动校园体育活动发展,提升整体办学水平。”蜀光中学副校长曹继先激动地说。

在传承历史与构建盐都体育新格局之间,自贡市近几年来在体育和教育上的融合探索不可或缺。近日,记者前往自贡,探访该市推动体教融合的秘诀。

“教练再不用为运动员入学发愁”

“咚!”运动员跃起,抱腿入水;起身爬上楼梯,再次站上跳板,起跳。

这些天,尽管气温骤降,但在自贡市跳水运动学校内,运动员们仍然雷打不动地坚持每天五六个小时的训练。副校长梁海亮在一旁观看,为队员加油。

跳水和游泳运动,从小就要选苗,从幼年到少年时期,是打底子、练本事的黄金期。孩子们高强度的训练有时让梁海亮心疼不已,不过,更让他揪心的是运动员曾经的入学难题。

运动员要训练和学习两肩挑,往往训练跟上了,又落下了文化课。有的运动员是从区县选拔的,过去,学籍管理和转学需要体育局与教育局协调,教练多方奔走。“有时参赛,学校有人(队员)但无资格,体育部门有资格却无人,协调十分麻烦。”梁海亮说。

难题背后,透出的是体育与教育分家的融合之难,管理上既有交叉又有真空,有时协调沟通不好还容易产生误会。

这些现实又具体的障碍,促使自贡市必须从未来着眼,为全市体育锻造新平台。2017年,根据自贡市委、市政府的布局,市教育局与体育局合并,在管理、场地建设与使用、教训人员调度、赛事安排等方面,实现全市一盘棋。新成立的自贡市教育和体育局将原来教育局政教科的学校体育工作职能分离出来,成立青少年体育科,专职管理全市青少年体育训练和学校体育工作。

今年,自贡市教体局发布《做好自贡市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注册运动员统筹安排借读、转学、入学工作的通知》,由青少年体育科统筹运动员入学等工作。“现在,教练只管专心训练,不再为运动员入学发愁。”梁海亮高兴不已,而且距离远的区县运动员也不用将时间耗费在来回奔波上了。

另外,为改革青训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自贡市优化项目布局,打破过去青训工作主要集中在市体育中心等4个单位和部分学校的局限性,重新遴选出38个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据介绍,这38个基地绝大部分都设立在学校内,实现体育项目与学校共建,例如羽毛球项目基地设在富顺二中,皮划艇、赛艇项目基地放在蜀光中学。师资方面,教体局下属跳水运动学校、体育中心的教练到校指导,共同育人。

“分属两个部门的场地和经费现在都统一管理和使用。”自贡市教体局副局长吴文平认为,这既减少了资源浪费,又弥补了各自的短板。

体育项目进学校、联合训练,既解决了学校体育专业性不够强的短板,同时体育成绩共享,学校又可以此申报教育部门相关特色基地建设,还会带动学校相关社团活动发展,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在曹继先看来,校门口的釜溪河开展皮划艇比赛,也将提升城市形象。

体教融合也促进了体育训练场地的规划和建设。记者了解到,目前自贡市正在修建跳水运动学校体育幼儿园,以及射击射箭训练馆,规划改建游泳学校,都是利用教育债券和场地进行的。“所有这些建设、规划,没有体教融合是不可想象的。”吴文平说。

体育老师也能与教练一起培训

2019年11月,自贡市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开班。参加这个班的有体育学校的教练,也有学校体育骨干教师。

蜀光中学体育教师龙开春是这个班120名学员中的一员。他从成都体育学院毕业后,于1995年来到蜀光中学。在学校,他常遇到1964年至1966年夺取省赛三连冠的老足球队队员,相约来学校操场踢球。这样热爱体育的精神和学校重视体育教育的传统,一直激励着龙开春。后来,他成了学校足球队教练,搞校园足球梯队建设,带领队员于2017年荣获全省校园足球高中组总冠军。

为了带好队伍,龙开春特别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经常参加省市培训。“但在竞技体育方面,教育部门确实资源少、力量弱,专业性不够。”龙开春说。

龙开春的忧虑,反映的正是校园体育往高处走面临的尴尬处境。学校体育教育,如何更具备专业性?

自贡市教育局和体育局合并后,便着力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举行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每年集中培训教练员和体育老师,避免业务培训各自为政导致资源浪费和低水平重复等情况。

2018年开始,自贡市每年在全市教练员和体育教师中,遴选出10位精英教练员,每人一年1万元基金,用于个人业务提升,以此辐射和引领全市体育教育。去年,自贡还组织了千余名体育教师、教练参加理论和运动项目的各类培训。今年,自贡市与内江市联合举办幼儿体育师资培训班,夯实体育教育的根基。

“体育老师也能与体育教练一起培训,无论是在业务能力还是信心上都在增强。”龙开春说。去年,他开始担任市男足项目负责人。现在,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备战比赛,龙开春都可以协调教练员和体育教师,来校一起指导队员。

同时,当有省上培训和省队集训在自贡举行时,市教体局也会适当纳入部分体育教师一起观摩和参训,带动专业水平提升。

高水平运动“基础的基础在学校”

每周,自贡市体育中心体操教练员饶美珍都要去檀木林小学进行指导,每周至少三次。距离市体育中心一箭之地的檀木林小学,是省级艺体教育特色示范校。体操是该校的传统长项,得益于体教融合,专业力量更早、更集中地介入,使这所老城区小学在坚持全员体测和五育并举的同时,还为高级别队伍发现和输送了大量人才。

与檀木林小学一河之隔的蜀光中学,操场上是教练员指导男足日常训练;一旁的跑道上,体育中心的教练员正在为田径运动员纠正动作。

上述场景,已经成为自贡市学校体育教育的常态。过去,自贡市的体育在全省有着突出地位,不少学生成为运动员后,从盐都起跳走向世界舞台。著名的跳水女将高敏就是从自贡走出的运动员,她先后在1988年、1992年两届奥运会上斩获了女子3米跳板冠军。

如何续接这份荣誉?

自贡市明白,要想全市体育更上一层楼,就要进一步打牢青少年体育基础,或扩大体育队伍的基本盘,而这个基础和基本盘,不在别处,就在学校。“青少年体育是高水平运动的基础,而基础的基础在学校。”市教体局青少年体育科副科长王勇说。

围绕这一理念,自贡市不断增加学校体育教育投入。2019年,自贡共投入学校体育经费近8700万元,其中7340万元用于场地建设和改造。同时,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教育,全市已有3个社会俱乐部与9个学校开展合作,提供体育教学和教练服务,覆盖学生约1000人。

利用学校建基地,围绕教学育人才。建好38个青训基地后,自贡市教体局确立了22名教练员为各项目责任人,让教练员打破过去一个项目集中在一个学校,一个教练员只能在本校选才育才的壁垒,拓宽选拔范围,发现更多苗子。

为了选拔的运动员不落下课程,体教融合中,学校专门组织教师为这些学生辅导课业。梁海亮告诉记者,选拔到跳水运动学校的学员可以直接入读汇东实验学校,学员每天放学后来训练,晚上8点左右,汇东实验学校的老师还会到跳水学校辅导他们做作业。

赛训布局上,自贡市教体局整合过去分属于体育局和教育局针对青少年的赛事,改为自贡市中小学生(幼儿)各项目锦标赛,并将省级赛事引入盐都,达到以赛促训、促教的效果。

自贡市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得到正向回馈。“十三五”期间,自贡市向省队输送优秀运动员25人;2019年,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自贡籍运动员代表四川参加了9个项目的比赛并获得4金5银,5个前八名;2020年,在四川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最佳阵容遴选中,有10人入选省最佳阵容,6人入选进入全国总营,1人入选全国最佳阵容。

“随着体教融合的深入,一系列体育场地建设的完工,师资队伍的提升,自贡将涌现更多的体育人才。”谈及自贡市“十四五”规划中的体育和教育部分,吴文平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