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4期(总第353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女儿是我的家庭教师
■唐运东
《教育导报》2021年第4期(总第3532期) 导报三版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而在我家,女儿倒成了我的家庭教师。虽然女儿还小,但她的不言之教和惊人之问,时常引起我们的反思。

家务是家庭成员共同的“作业”

这天,女儿见我正在忙不迭地拖地、洗衣、煮饭,好奇地问:“为什么这些家务都是男家长的家庭作业呢?”我赶紧追问:“你看得不全吧,说说还有哪些家也是男主人做家务?”女儿一股脑儿地数:“外公、爷爷、大姨夫、二姨夫、舅舅等,都会做家务。”“难道就没别的家是由女主人做家务的吗?”女儿又说:“邻居家是这样的,男主人在外工作,女主人带娃和做家务。”“那你觉得,家务最好由哪些人做呢?”我继续问。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一个人忙不过来,也累不过来,一个人做,一个人看,不公平吧,这个家是大家的。老师告诉我们,教室是同学们的家,每个人都要自觉打扫,要是哪个同学不愿打扫,就说明他不爱这个家。”我竖起大拇指:“女儿,你说得太棒了,妈妈回来后,你跟妈妈分享一下这个重大发现。”从那以后,妻子跟我分工合作,虽然家务“重男轻女”,但她也分担了适量家务。

过去,因为妻子工作比我累,家务对她而言就是选修课,可做可不做,没想到,女儿竟“看”不下去了。一个家庭苦乐不均,分工不明,将会产生不和谐,这条家庭伦理就连孩子都懂,更何况一个成年人。不知不觉,女儿成了妻子的家庭导师,她仅一言,抵我万语。有“智”不在年高,维护好、运用好孩子的“重大发现”,尊重其在家庭里合理的话语权,既能激发民主意识,又能构建和谐家庭。

孩子不是打乖的

双休日,女儿读书不出声,或声音小,妻子一气之下,用衣架划伤了她的嘴皮。女儿哭得稀里哗啦,妻子一阵呵斥:“闭嘴,不然继续打。”女儿喃喃自语:“孩子不是打乖了的,刚才,你嫌我不出声,就打我,现在,我一出声,你又要打我,反正,我出不出声,都要被打,哪有妈妈这样虐待女儿的。”妻子还振振有词:“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会变坏。”“你这明明是家暴,还把体罚说成爱,我怎么遇到了你这样野蛮的妈妈!”女儿倒像客串了“妈妈”的角色,“教训”了“女儿”。我们被她弄得哭笑不得,只是“孩子不是用来打的,而是用来疼的”这一句话说得我们纷纷点头称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宝,怎么能因为孩子一时犯错或事情没做好,就对孩子动粗呢?

鹅卵石不是棒的槌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一块长得不乖的鹅卵石,不是一棒下去,它就能光洁、乖巧。女儿简单的一句话,却启人深思。衣架不是教具,而是工具。当孩子出现了种种问题,犯了某种错误,家长最好的做法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是用棍棒“征服”他,而是采用说服教育。这个说服教育也不是我们粗暴地说服他,而是开导他说服自己,只有让孩子真正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否则,他只会腹诽父母的教法。

在家里,父母要理性维护好孩子的发言权,别以为“我的地盘,我作主”,就剥夺孩子的发现、申辩等权利。孩子也是我们的家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