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6期(总第3534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让优质教育城乡共享
——三台县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教育探索
■本报记者 陈朝和 葛仁鑫
《教育导报》2021年第6期(总第3534期) 导报一版

开栏语

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下简称“两项改革”),是四川结合省情实际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重大基础性改革。2019年以来,全省各地积极按照预定方案着力书写好改革“前半篇”文章,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重塑乡村经济和治理版图。

“两项改革”是一篇前后相续的大文章。省委书记彭清华在绵阳市三台、盐亭两县蹲点调研形成的“两项改革”调研报告中指出:“‘前半篇’重在调整减量,形成物理变化;‘后半篇’重在提质增效,催生化学反应。目前‘前半篇’完成较好,但如果‘后半篇’跟不上,改革就不算真正到位。”

教育是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公共服务之一,目前,既有资源不足问题,也存在资源浪费现象,“两项改革”为此提供了契机。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方面的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满足老百姓享有高质量教育的愿望,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本报今日起推出“聚焦‘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教育探索”栏目,呈现记者对各地针对“后半篇”文章的教育领域谋篇布局、改革探索的观察和记录。

 

“如今,学校师生比合理了,老师工作量‘吃不饱’的现象没有了,工作状态和教学氛围发生了很大变化!”说起学校整合后的变化,三台一中初中部校长叶辉心情喜悦。

这些变化,离不开目前三台教育正在谱写的“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2019年以来,三台县在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的“前半篇”文章中着力做好“加减法”,为城乡教育发展增添了新变化。

如今,巩固两项改革成果,“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城乡教育发展质量”成为写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教育领域的主要内容,三台县的改革探索正有序推进。

迎难而上,抓住改革机遇

“当初为了给老师安排每周课时工作量,硬是将初二全年级仅有的50名学生拆分成两个班”,回想起自己曾目睹过的教学状况,叶辉至今印象深刻。

彼时,三台一中初中部、长坪初中、禾加初中三校皆坐落于三台县潼川镇,叶辉既担任城区学校三台一中初中部校长,同时又兼任乡镇中学长坪初中校长。

在长坪初中,学校在仅有120余名学生的情况下,却拥有近40名教师。“当时,学校每周仅上两节课的教师不在少数。”叶辉说,为了尽可能给教师安排合理的教学工作量,他想了很多办法,但教师队伍和学校教学氛围依旧松散,学校管理工作力不从心。

毗邻的禾家初中情况类似,70名学生,18名教师,师生比失衡,教育资源浪费较严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区学校三台一中初中部,有着近1800名学生,100名教师。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分身乏术,“每学期开学教师缺口大,无法合理排课。”此外,该校共设有31个班级,平均下来,超60人的班级情况普遍,大班额现象严重。

同一镇上三所学校的对比,反映出当时三台县城乡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农村学校空心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

如今,这些问题迎来了改革机遇。

近年来,四川省部署开展的“两项改革”,三台县乡镇数量从63个减至33个,建制村由932个减少为383个。行政区划空间布局的大幅调整为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提供了重要契机。

“三台县抓住‘两项改革’这一机遇,着力推动校点布局与人口流向配套、师资力量与就学需求对应,精准提升农村办学水平,转化利用闲置校舍资产,力求实现城乡教育供给质量的整体性提升。”三台县教育局副局长胡永生告诉记者。

“四字诀”打通城乡教育“壁垒”

2020年,为释放“两项改革”红利,写好“后半篇”文章,三台县提升城乡教育供给水平的改革探索拉开帷幕。

改革中,三台县围绕打通城乡教育“壁垒”,破解城区学位紧张、城乡师资不均、教学水平分化、农村校舍闲置等问题,提出“四个集中”优化校点布局、“四种方式”合理分流师资、“四种模式”提升办学水平、“四种类型”处置闲置校舍的“四字诀”顶层设计方案。

在校点布局改革中,三台县按照“适度超前规划、相对集中办学”思路,提出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中心集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幼儿园向人口聚居区集中的方案,推动教育布局从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

去年9月,三台一中初中部设立城西校区。新校区由三台一中初中部、长坪初中、禾加初中三校师生重组,后两所学校整体并入。

现在,拥有本部和城西校区的三台一中初中部,师生资源重新分配,大班额问题得到缓解,城区学位供不应求的情况得以改善,老师们的平均周课时也趋于合理。

此外,为解决校点新布局下被撤并学校教师的“进退留转”问题,三台县教育局将教师分为“校长、普通教师、临退休教师、退休教师”四类,分类施策进行分流安置,着力推动全县教师队伍的优化重组。

其中,校长竞聘上岗,采取公开报名方式,通过“教师测民意、专家评素养、党委考实绩”,面向全县符合条件的人员公开选拔学校校长,对于落选的学校校长,综合使用调剂到学校其他领导岗位、参与普通教师竞聘上岗等方式予以消化。目前,已交流使用学校领导人员38人。对于教师,三台县明确各建制学校给予20%的岗位总量实施跨校竞聘,教师可自行选择竞聘上岗去向;对落选人员实行待岗管理,待岗管理结束后,符合条件的在空缺岗位中参加竞聘上岗,对连续三年未竞聘上岗的予以解聘。

截至目前,三台县已推动3所农村高中、3所职业技术学校“全面进城”,新增中小学2所,撤并中小学10所,分流学生4283名、教师769名,三台县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正在成形。

教育水平“提质增优”显成效

“新校区的工作充实忙碌,刚抽调进校时心里的担心终于没了。”采访中,潼川二小陶苑校区五年级数学教师王少芳告诉记者。

“两项改革”中,三台县原北坝街道、东塔镇、百顷镇合并为北坝镇,整个乡镇只有1所优质小学。为保障北坝镇学生就读需求,三台县投入600余万元,将原琴泉职中改扩建为潼川二小陶苑校区,于去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

为了提升当地的教育教学水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潼川二小陶苑校区采取“名校领办”模式,学校通过撤并学校教师分流、竞聘上岗、领办学校选派等方式组建新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水平突飞猛进。

王少芳就是当时从领办学校选派到陶苑校区的。她既要在学校“青蓝结对”的安排下指导年轻教师,又要负责住校生管理,“压力很大”。不久前举行的家长会上,学生家长对她工作的肯定终于让她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针对城乡办学水平差异大的问题,三台县采取“以优带新、以强带弱、以面带点、以研提质”等方式,切实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

记者从三台县教育局了解到,该县一是通过“名校领办”的模式,推行集团化办学,由质量高的学校领办新办的学校,全面提升新校管理质量和办学水平。二是实施12所城区学校与15所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支教计划,建立“同步管理、同步教研、捆绑考核”体系,鼓励城区学校教师下沉。三是采取“一校多点”的方式,将距离乡镇中心集镇较远的43所小学设置为乡镇中心小学教学点,提供小学低段教学,实行“统一建制、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筹教师”,有力推动一校化发展。四是着眼打造区域优质特色化课程体系目标,将办学实力相当、地域相近、特色相似的学校建成区域教育质量监测联盟,实行抱团发展。目前,已成立区域教育质量监测联盟14个。

着力做好“两项改革”的“后半篇”文章,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明显增强的三台县基础教育发展新格局,正在逐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