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103期(总第300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等待百花盛开的春天
■缪雪
《教育导报》2016年第103期(总第3000期) 导报三版

寂静的山谷里,静静地盛开着一朵橘色小花。它,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温室的呵护,没有谁来为它浇水,更没有谁为它施肥,但它却傲然挺立着——迎风霜、顶烈日、抗雨雪。它,用自己灿烂的笑脸,深情地对人们诉说:生机就是这样不可扼制,生命就是这样顽强不屈。伫立在这幅淡雅的油画面前,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不就是帮助学生寻找这种生命的过程吗?

作为班主任,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行呢?在18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总结出我的“三部曲”。

一、潜移默化,成就“唠叨”的魔力

老师对学生念叨多了,学生就会为了避免被无休止地念叨,自觉去行动。做的次数多了,就会养成习惯。

我每天会在黑板专栏中写一句话来表达我对孩子们的关爱。比如天变凉了,我写道:孩子们,天凉,注意保暖!见他们学习松懈了,我写道:孩子们,你们是想认输了吗?进入紧张的复习,我写道:慢工出细活,好好加油吧!……一句句简单而温暖的话语,让孩子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成长的关注和鼓励。

每天,我会挤出时间找一个孩子聊天。时间不用太长,5分钟足够。内容涉及学习、生活、交友,甚至娱乐八卦。这样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耐心地倾听孩子们的心语,激发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与崇敬。正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每一天”,成就了教师“唠叨”的魔力。

二、春风化雨,是最美旋律的“洗礼”

以前班上有个学生叫子涵化名)。已经四年级了,但他学习仍然没有主动性,作业更是一塌糊涂。刚开始我严厉地批评他,留他在办公室单独补作业。做不好、改不对就冲他发脾气。可无论我发多大的火,他仍然我行我素。看来此路不通,经过反复思量,我决定改变做法。首先,我控制自己不要发脾气。其次,课堂上我开始有意识地提问他,不管他的回答正确与否,我都适当地给予鼓励。此外,做作业时,我总是问他明白了吗?还有什么不会的?慢慢地,子涵举手积极了,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而且不会就问,学习越来越主动。

还有一次,我讲课文《刻舟求剑》。当一名学生读到“那个人不慌不忙,指了指刻的记号,说:‘不用着急,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了岸,我就从这儿跳下去……”话音未落,全班哄堂大笑。我很生气,真想大声呵斥他们,可看着笑得前俯后仰的孩子,我缓了缓情绪,微微一笑,说:“谁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笑呀?”一位学生说:“我笑那个人笨,竟然不知道船是在走的,而剑沉到河底就不会动了,怎么还能捞到剑呢。”另一位学生说:“船在江面上行驶,船的位置变了,在船上刻记号也没有用。”听了这些话,我不禁对刚才没有厉声呵斥他们感到庆幸。学生的回答就是课文的重点所在。

三、小小金点子,唱响“感恩”主题曲

人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老师应该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在平时的教育中,我用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每月一次成长记录。每个月末,我会把孩子们当月的表现写在“成长记录本”上,然后让他们带给家长看。小小的记录本,架起了学校与家长的心灵桥梁。

每月一次主题活动。比如举行演讲、知识竞赛,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举行庆祝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拉近了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距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童是人类的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花朵。”是的,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花朵,无论是什么花,都终有盛开的那一天。等待花开,对老师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汉市雒城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