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11期(总第3539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在历史的缝隙中演绎精彩
■李钊
《教育导报》2021年第11期(总第3539期) 导报四版

《三国配角演义》

作者:马伯庸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ISBN:9787540490874

 

■李钊

“文学鬼才”马伯庸在《三国配角演义》中,极好地体现演义小说“谓敷陈义理而加以引申”的精髓,基于《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等史书的记载,加以合理的、富有逻辑性的推测和细节的描摹丰富,以悬疑小说、探案小说、历史笔记等叙述方式,成就了《街亭》《白帝城之夜》《官渡杀人事件》等六篇新演义小说,让历史不再局限于史学家的视角,而像他的其他三国演义小说一样,为读者提供了历史背后的另一种可能。

以三国为题材的小说众多,但最为大家所熟知的莫过于《三国演义》,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等主要人物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是当之无愧的三国故事主角。但是罗贯中在书中描写的1191个人物,其中不乏仅提过一次建议、表达过一次意见、参与过一次行动,却为一个旧制度的终结和一个新制度的开始提供了契机的配角。他们的故事在陈寿、司马光等史学家所著的正史中少有提及或语焉不详,笔墨都集中于大人物的叱咤风云、指挥千军万马和带领万千勇士建功立业,似乎历史是由他们决定和书写的,而以小人物为主角的精彩故事却淹没于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和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中,不得不说,是一件憾事。正如马伯庸在《序言》中所说,在这个时代里,既有大人物的风云际会,也有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既有扭转乾坤的宏大叙事,也有跌宕起伏的个人奋斗。这些海量的细节填塞在大时代的骨骼之中,使之有血有肉,生动无比。马伯庸的《三国配角演义》正是以“一半史实、一半文学”的创作方式,“从一段史实出发,中间是最狂野的想象,但最终又可以落实到另外一段史实上,让首尾彼此应和。”让三国历史中的配角走向前台,让他们绽放出如同主角般绚烂的光彩,以合理推测丰富历史的血与肉,以细节描写填补历史的缝隙。

既是演义,自然得依傍史传,再现成文。《街亭》一文中的主角马谡、张郃、费袆、姜维等都是历史中真实存在人物,而故事发生的背景街亭之战,因马谡纸上谈兵,据山而守,水源被劫,而导致街亭有失,蜀军北伐失利,诸葛亮战后执行军法处死马谡,都是史书中有明确记载的。但对马谡失守街亭的真正原因、蜀末重臣费袆被降臣刺杀真相等却未有详细记载,马伯庸留有宽阔的创作空间。取材于刘备托孤的《白帝城之夜》、官渡之战的《官渡杀人事件》、张绣宛城伏击曹操的《宛城惊变》等小说皆是如此。马伯庸以史为骨,以文学创作筑血肉,塑造了《街亭》中的马谡、《白帝城之夜》中的杨洪、《官渡杀人事件》中的任峻等三国配角的另一种形象,讲述精彩万分的宏大历史背景下的小人物传奇故事。

正史强调如实记录,著史者难免会带有一定的个人情感,但在体例、语言等方面都得遵照既定规范。而演义小说却不同,故事性决定了小说的生命力,偏重叙述、情节曲折是其重要特点。《街亭》主要讲述马谡战败后,被朝臣坑害,承担下所有罪名,用计逃脱死刑后,隐姓埋名复仇的故事,故事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深得《基督山伯爵》之妙。而《官渡杀人事件》则以第一人称讲述的方式展开,集悬疑小说和探案小说为一体,从刺杀曹操说起,主角任峻通过抽丝剥茧,层层还原刺杀事件背后的真相;而《宛城惊变》《孔雀东南飞》《风雨〈洛神赋〉》等文,更偏向于历史笔记小说,从剖析史料中的漏洞或不同史书间的矛盾处入手,将三国中的小人物经过合理推测,进而演义出历史背后的故事。而在《附记》中,博学的马伯庸更是通过对史料抽丝剥茧的分析,不断质疑论证,让人看到演义作家的严密逻辑。

《三国配角演义》行文流畅,通俗易懂,故事构思精妙、创作手法多元,深得演义小说创作精髓,让不论是喜欢历史笔记小说,挚爱悬疑小说,或是钟情探案故事的读者,都能在书中找到所喜所爱,沉浸在“历史缝隙中的细”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