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104期(总第300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外语学校的特色仅仅是“外语”吗?
■本报记者 杜蕾
《教育导报》2016年第104期(总第3001期) 导报三版
新形势下,外语特色学校如何发挥自身特色,实现教育创新的新思维、新实践?日前,全国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第20届年会在四川博睿特外国语学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百所学校的280余名管理者、老师及相关教育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外语特色学校,如何打好“外”字牌。

不仅掌握一门外语,更要开启人文视野

提起外国语学校,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外语教育有特色,而说到特色,总离不开学生外语成绩好、有外籍教师授课等。

“对于外语教育来说,如果仅看学生听说读写掌握得好不好,是不够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韩宝成直言。他认为,社会发展到今天,特别是在国家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外语教育教什么,值得大家认真思考和审视。

韩宝成分享了著名英语教育家许国璋对英语教育的理解,“我教学生,从来不以教会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要教怎样做人,是英语教育: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

“学文化、启心智、达志善”,韩宝成认为,这才是外语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而这与英语核心素养提出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不谋而合。“都是知识能力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具有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韩宝成的看法得到了不少与会专家、校长的认同。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曹文说,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个报告《重新思考教育》,提出了一个观点:教育和发展的人文视野。“什么叫人文视野,就是强调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对生命和人的尊严的尊重、平等权利、社会公平、多元文化、国际团结和共同责任。这也就是韩教授说的达志善。”

“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是它的本质属性,多掌握一门语言就等于多掌握一种工具,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只能是语言教育的表层,是‘技’的问题。”在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校长蒋庆锁看来,语言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道”这个层面,也就是人文性。两者并非对立,工具性也是人文性的一个层面,“只有从人文性的高度来看,才能对工具性认识得更清楚。”

在英语教育实践中该如何实现“学文化、启心智、达志善”?

韩宝成认为,应该从整体外语教育的角度去考虑,“以学生全人发展为目标,以人文主义的整体课程设计为依托,以‘整进整出’为学习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外国语言文化素养。”

比如“整进整出”,韩宝成看来,老师应在外语教学中树立整体教学观,整体输入、整体盘活、整体输出,将互动穿插其中。具体来说,可以安排模仿、演讲、表演、评说、讨论、续编等多种活动,锻炼学生的语感和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作为实践者,一些学校已经开始进行类似尝试。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一直注重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相结合。”四川博睿特外国语学校中学部校长陈武说,除了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教学,选送英语老师前往英美接受正规英语教学培训,让学生在良好语境中学习外,学校在学科课程建设中,以自主探究为主,思考总结为核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开发校本必修课程,每周一节《国际理解》,将文化知识教学融入语言教学中,让学生学习了解世界国家、民族、宗教、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国际素养。

打开国际化眼界,理念先行打造合格管理团队

外国语学校在打造完外语特色之后,下一步是什么?不少与会嘉宾认为,国际化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曹文谈了一件最近让她印象深刻的事。她儿子今年读高二,在北外附中读国际课程。有一天他没有上课,请假去中科院做生物实验,很晚没有回家。曹文发信息问他,儿子用英语回了她一段话。“虽然我是一名英语教授,但是里面都是专有名词,我没看懂他写的什么。后来他告诉我,他在和来自全国十所学校的学生一起做一个设计,参加‘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那晚发给我的是设计的成果。”

“我想说的是,现在的孩子即使在外国语学校,也已经不仅是在学外语了,他是拿英语为他更高的梦想添彩。”曹文抛出她的思考,“作为外国语学校,我们要自问提升到这个高度了吗?还是我们还在琢磨着怎么教孩子外语。孩子们掌握了外语后,站的高度已经不一样了,我们是否跟上了,打开了国际化的眼界?”

根据腾讯教育发布的数据,截至到2015年底,中国国际学校(含外籍子女学校、民办国际学校、公立国际班3类)的总量是597所,居全球之最,而且这种需求还在不断增加。

国际化究竟是什么?

曹文和团队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北外附属宁波外国语学校、北外附属苏州湾外国语学校,在3个学校对管理者、老师、学生和家长共703个样本进行了调查,了解在教育不同关联人的视角中,一所国际化学校最典型的特质是什么。

根据调研结果,大家认为基础教育国际化应体现在理念、学生、课程、环境、管理、教师、教学、设施8大层面。学校管理者和老师认为,国际化主要反映在理念、课程上;而学生家长主要关注点则是学生、环境和课程。

陈武认为,学校发展国际化,应当理念先行,思路对了才能走得更远,“因为学校不像企业,企业产品如果不对市场路,还可以重新生产,但学校对学生实施的教育如果不正确,是无法重来的。”

理念从何而来?在陈武看来,加强学习、交流必不可少。2013年底,博睿特外国语学校和成都七中初中、英国牛津国际公学、美国佩金斯中学等七所学校建立“国际教育发展联盟”,互派师生交流互访,学习顶尖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思路。

开设国际化课程也被众多校长、专家提及。苏州常熟国际学校校长周伟东认为,开设国际课程是一个趋势,但现阶段很多外校开设类似课程大多是粗放式管理,成效不好。学校管理者应该在开设国际课程前做好规划,同时审视国际课程的教师队伍、中心管理团队是不是合格的国际化教学团队。“既要让外教服水土,又要让中方老师能跟进,达到中西教研理念相结合,才能给学生适合的课堂。”

“国际化不只是引进,而是双向互动,还应当有输出,把中国好的教育传送到国外,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化。”曹文的这一观点引发不少校长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