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14期(总第3542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处理好两种关系,过一个愉快且有意义的寒假
■本报记者 梁童童
《教育导报》2021年第14期(总第3542期) 导报二版

经历过去年足不出户的春节和宅家网课,又要再次面对今年寒假尽量就地过年、不聚会,孩子们是坦然接受,还是压抑不满?而“神兽”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笼”,家长的心情会不会更复杂?这个寒假该如何规划,才能陪孩子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日前,成都市锦江区社区教育学院邀请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常务副校长、四川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何琳,带来了2021年濯锦讲堂·智慧家长云课堂第一讲——《如何陪孩子做寒假规划》。

为防控疫情,省内大部分家庭都会选择“就地过年”,而孩子的这个寒假,可能也只能在当地玩一玩,相对于此前制订好的出游计划,就会形成心理落差。何琳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把寒假过“好”。“假如一个孩子寒假能够过得顺顺利利、心满意足,开学以后,家长就可以看到一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假如他的寒假没有过好,那么开学以后这个孩子可能就是愁眉苦脸的,心里有很多不满。”

长时间地“宅”在一个屋檐下,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关爱,如何做到持续和深入;如何带领孩子处理好学习与生活、与社会、与自身的关系,都是家长需要用心思考的事情。

怎样帮助孩子规划寒假才算合理?家长首先要明确的是,寒假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寒假就是孩子用来好好休息、调整状态的。”何琳提到,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许多孩子都会觉得“寒假就是我玩的时间”,而这种认知是合理的。如果家长忘记了这一点,就会与孩子产生冲突。有的家长不跟孩子商量,就强硬地为孩子报了补习班,那么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看不到、也不理解自己的需求。

“不是说就要放纵孩子玩一整个寒假,而是我们在制订计划的时候,要遵循‘玩大于学’的原则。”何琳说,只有在对寒假的理解一致的前提下去制订计划,计划才有可能顺利实施,亲子关系才能和谐,这个寒假才能成为一个愉快且有意义的假期。

第一种关系:整体与局部

做寒假规划,本质上是做时间管理,应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二是“约束”和“自由”的关系。

从整体上来看,寒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是从放假起到过年前。这个时期,趁孩子学习的“劲”还没有过,可以遵循“针对性、适切性”的原则,安排寒假中的学业补习。针对薄弱的学科,查漏补缺,解决疑难点。

然而,何琳提醒家长,是否报班一定需要孩子参与决定,弄清孩子的愿望和需求。无论是补习班还是兴趣班,都要基于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有针对性,而非盲目从众。孩子到底是某些知识点没弄懂,还是思维习惯的问题?这都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去观察、分析。如果问题出在孩子的情绪上,那再怎么花钱报班、请老师,也是无济于事的。

第二个阶段是过年后的一周。这个阶段,孩子还沉浸在“年味”里,可以组织一些家庭间的活动,比如逛公园、看电影,进行多人游戏,都可以扩宽视野、丰富认知,拉近亲子距离。

第三个阶段是正式开学前一周。这一周,孩子需要逐渐从放假的状态中走出来,一方面调整心态和作息;另一方面可以开始预习新学期内容,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孩子尽快适应开学后的学习和生活。

整体地看完了寒假之后,我们再来看“局部”,就是具体的日程安排。总的原则,就是“劳逸结合”。比如,今天先安排了语文阅读,那之后就可以安排英语听力;做了数学计算,接着就可以做一做眼保健操。何琳总结道:“把大的目标转化成具体的行为,安排好玩耍和学习的时间,然后落脚在坚持。不仅是孩子要坚持,家长更要坚持。”除了学习项目,何琳还建议,阅读、运动、做家务,如果有条件,每一位家长都可以考虑把这三项列入规划中。

假期,是孩子阅读课外读物很好的时机。阅读可以丰富精神世界,也是孩子独处时最好的选择。阅读起着构建孩子三观的作用,一个孩子的阅读量上去了,成绩对他来讲就不是问题;或者即便现在他成绩平平,如果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今后也有巨大发展潜力,因为阅读对于一个人的专注力、理解力、表达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运动是与阅读同样重要的事。“让孩子多做两道题,并不比带他们在户外跑两圈‘划算’。”何琳表示,体育锻炼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如此,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有益处。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孩子拥有充足的能量,如果这些能量得不到向“外”的释放,就会往“里”走,往心里去:这就有可能导致心理问题。所以,科学的运动是必要的,家长也应该与孩子一起动起来。

至于做家务,培养的是孩子好好生活的能力,而这会成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教孩子自己动手做饭、换洗衣物等,帮助他们一步步走向独立。独立性逐渐建立的同时,也培养起了令其受惠一生的良好习惯、自律自重的品格、责任感。“说到底,生活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何琳认为,参与家务劳动是体验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履行家庭义务的重要途径,而且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理解父母做家务的辛苦。

第二种关系:约束与自由

做好寒假规划应处理的第二对关系,就是“约束”和“自由”的关系。

何琳提到,有的家长制订计划时,喜欢把所有的时间段都填上内容,没有给孩子的时间“留白”。“留白”的时间,是让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留出这样的时间不仅是发展孩子好奇心和各种能力的需要,也是发展其健全人格的需要。缺乏自由的孩子做事情是没有主见的,久而久之,会缺乏独立的能力,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并且,自信心、自我意识的发展都需要自由的空间。习惯于听从家长安排的孩子,一旦没有家长的引导,会陷入一种手足无措的状态。

何琳特别指出,不仅要给孩子留下自主玩耍的空间和时间,而且一定不能去干涉。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孩子往积极的方向去走就好了。

从另一个角度说,处理好“约束”与“自由”的关系也能很好地维护假期中的亲子关系。

在帮助孩子进行时间管理之前,父母要科学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适用性问题。何琳建议,父母对孩子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出现诸如完不成计划此类的问题时,才能区分出孩子到底是注意力不集中、拖拉,还是只是单纯地因为“慢性子”。

一方面,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通常,慢性格与遗传有关,但后天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孩子的慢性格更加突出。当孩子身边有一个动作很快的家长在不断提醒他“快一点”时,孩子用心程度反而会减弱。

另一方面,有些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现象可能是因为其脑功能发育不全所导致,具有其发育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家长要做的,就是尽量保证孩子的环境更“单纯”。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容易被桌面上的玩偶影响,那么家长就把桌面清空;在孩子做作业时,不要当着他的面接电话,也不要送水果、端水、问问题,这些都会分散他的注意力。

我们不但要给孩子留足自己的空间,我们的注意力也要学会适当地从孩子身上收回来。寒假,家长与孩子在一起有半个月以上的时间,我们的注意力会很容易聚焦在孩子身上,觉得他们“这有问题,那有问题”,于是不断地纠正指责。但这样的约束,只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坏。春节期间的两个“不要”非常关键:不要让孩子成为话题,不要比较孩子。

春节期间,无论是朋友,还是家人之间的聚会,成年人的话题总是很容易转向孩子。“这个乖乖考多少分”“进步了吗”之类有关学习的;“说什么都不听”“你妈说得对,你要听话”之类关于沟通的;“你看他就做得好”“你要向他学习”之类把两个孩子来拿比较的,都会破坏孩子的好心情。

“我们本来就不应该天天把学习挂在嘴上,也不要去比较亲朋好友的孩子。”何琳说,天天讲分数,功利心就容易遮盖学习原本的意义,把自己孩子的短处拿去跟别人的长处比,就是“长别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但事实上,短板应该是要安抚的。“谁没有短处呢?”如果老是打击,这个短处只就会形成更大的障碍。

总之,寒假是培养亲子关系的黄金时期,一方面家长要给予陪伴,一起制订计划、阅读、运动、做家务;另一方面,家长也要留给孩子时间与空间,培养其独立性和责任感。整体规划、具体安排,坚定的原则、充分的自由,处理好这两对关系,就能收获一个愉快的、有意义的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