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14期(总第354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武胜县城南小学开展“五育合一”行动研究——
以课题思维提升学校发展力
■本报记者夏应霞
《教育导报》2021年第14期(总第3542期) 导报三版

武胜县城南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县城小学,位于县城南隅,占地约26亩,有两个校区,67个教学班,162名教师,3600余名学生。存在活动场地小、教育设施相对陈旧的问题。近几年,该校大课间活动成为武胜县教育的一张名片:操场上,高年级的孩子们灵动活泼;教室里,低年级的孩子笑容洋溢,几千人的活动丰富多彩、井然有序。

“用课题思维和行动研究来解决具体问题,教育才有生命力。这些年,我们越来越感到学校发展离不开教研的引领。阳光大课间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课题,现在升级为《‘五育合一’背景下小学生阳光大课间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校长谭丽对“科研兴校”深有感触。细数目前学校在研课题,《关于渗透数学文化指向素养养成的数学活动开发研究》《信息技术在小学毛笔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利用名师工作室促进“城乡共同体”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等省市级课题多达20多个,省级课题《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和《小学生阳光大课间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刚结题。

■阳光大课间研究:课程让活动更科学

“阳光六年·健康一生”是城南小学的办学理念,但是生均占地严重不足,怎么有效进行大课间活动?于是,举全校教师之力,课题《小学生阳光大课间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开始了研究和开发,目的是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载体,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渗透德育、智育、美育、劳育等内容,力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凸显“阳光教育”办学特色。

副校长魏会兰介绍,学校阳光大课间按照“245”操作思路进行,分为两大模式,即室外、室内模式(晴天、雨天模式);四个部分,即体育锻炼、艺术学习、传统文化、益智活动;室外室内按活动形式和内容分为五个篇章。

室外模式为主要形式,第一篇章是“走近希望阳光”,学生集体做广播体操;第二篇章是“奔跑在阳光下”,以班级为方阵,进行健康跑;第三篇章是“采撷七彩阳光”,各班的自主活动,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第四篇章是“舞动炫丽阳光”,自创啦啦操融合时尚元素,深受学生喜爱;第五篇章是“传承阳光经典”,学生在优美的京剧乐曲和舒缓的动作中放松身心。

因场地有限,低高年级轮换场地进行大课间。如遇雨天,孩子们在室内进行大课间。室内大课间第一篇章是“阳光少年动起来”,孩子们跟随优美的音乐站在座位上做韵律操;第二篇章为“沐浴国学阳光”,师生将音乐、舞蹈、国学有机结合,诵读国学经典;第三篇章为“聆听艺术的声音”,师生演奏竖笛、口风琴、口琴等乐器;第四篇章是“我的地盘我作主”,师生开展寓教于乐的游戏;第五篇章为“阳光少年正品行”,师生吟诵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方面的儿歌或诗词。

课题研究显示,学生在室外大课间里,平均心率达到了126.9,练习密度达到了73%,符合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标准。室内大课间虽然运动强度降低,但学生身心得到适度调节。

由于大课间活动组织有序、全员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校录制的大活动视频获得四川省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评审一等奖。“我们将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活动课程体系,使大课间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谭丽说。

■传承并创新:教研让教师更成熟

      2020年11月23日,武胜县文化中心在城南小学举行“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胜剪纸传习基地”揭牌仪式。以学校杨兴菊老师为代表的美术组开发的剪纸校本课程,得到社会的极大认可。

疫情期间,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大环境下,谭丽引导美术组老师们思考如何利用地方资源开设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基于杨兴菊是武胜剪纸第三代传人的优势,学校开始了剪纸艺术课程的探索。在杨兴菊的带领下,7位美术老师都熟练掌握了这门艺术,将武胜剪纸与家乡、祖国、世界和“小我”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校本剪纸课程,制定了剪纸教学大纲,分年级段编写了《剪时光》校本教材。师生们还根据学校吉祥物“橙橙和蓝蓝”设计了“阳光校园活动”的系列剪纸作品,制成小书签,赠予有突出表现的师生和来访的嘉宾。

“教师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每个教师都有一个生长拔节点,管理者要观察并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张扬个性,这样学校就有了更旺盛的生命力,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谭丽说,学校聚焦“三活”课堂,即“活化资源、活用教法、活力展现”,通过“送出去请进来”、教学竞赛、经验交流、互动研讨、读书沙龙、基本功大赛等方式,规范教学行为,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成长。每年9月,学校启动“阳光共进”活动,为新、青年教师量身定制专业发展方案,鼓励她们借力名师工作室、教研组力量,尽快掌握课堂教学技能,形成教学风格。

教育科研是学校上新台阶、新水平的重要条件,“教师成长更是一个大课题。”如何激活教师个人科研主动性几乎是所有学校管理者面临的最大困难。

谭丽说,教师们逐渐尝到科研的甜头以后,个人的成长会更有底气。一方面从制度上去激励。教师通过赛课、写论文,展示教育教学业绩,在评优选先、职称评定中获得更多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方面——从教师精神层面激励,在专业上深掘一口井,找到自己的发光点获得认同。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特质,有的适合上公开课,有的适合搞学术研究,有的适合做特长培训……教师只要在学生成长中获得成就感,就真正从“教书匠”变成了“育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