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15期(总第3543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以教学能力大赛为抓手,强力推动“三教”改革
——2020年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职组)述评
■尹毅 胡竹娅
《教育导报》2021年第15期(总第3543期) 导报三版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四川省教育厅举办了2020年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作者参与了中职组的组织工作,试图通过科学分析数据,提出思考和建议,以期赋予大赛新动能,推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取得新进展、新成果、新突破。

一、大赛基本情况

(一)构建“校、市、省”三级比赛体系

2020年,全省368所中职学校有321所开展了校级比赛(占87%),共3803件作品,涉及10736名教师;21个市(州)全部开展市级比赛,共2058件作品,涉及6288名教师;206所学校、854件作品、2768名教师参加省赛。

(二)实现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全覆盖

省赛共854件作品,其中,公共基础课323件、专业技能课531件,涵盖所有公共基础课学科和19个专业大类。

公共基础课学科齐全。公共基础课作品中,思想政治46件(占14.2%),语文、数学、英语各48件(各占14.9%),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各45件(各占13.9%),物理、化学、历史、艺术及其他选修课43件(占13.3%)。

专业技能课专业大类相对集中。专业技能课作品中,信息技术类85件占16.0%)、交通运输类84件(占15.8%)、加工制造类70件(占13.2%)、旅游服务类61件(占11.5),这4个专业大类的作品数超一半以上(占56.5%)。

(三)科学评价全省课堂教学质量

大赛聚焦课堂教学质量,评审材料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教学实施报告和3—4段课堂实录视频等5份材料,能客观反映真实的课堂教学状况。因此,大赛获奖情况是科学评价全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省赛获奖整体情况:省赛共评出一等奖86个(占10%),二等奖163个(占19.1%),三等奖260个(占30.4%);全省21个市(州)均获得奖项,其中,德阳、成都、甘孜、自贡、遂宁、乐山、泸州7个市(州)获奖数占52.8%,并获最佳组织奖;19个市(州)获一等奖,其中,成都、德阳、自贡3个市获奖数占56.9%。

四川省参加国赛获奖情况:四川省遴选15支教学团队参加国赛,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7个,获奖比例达67%,获奖总数居全国第八。

(四)助力建设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

大赛旨在助力建设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明确提出“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在信息技术应用、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水平提高”及“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人)的教学能力”等要求。

参赛人数创新高。大赛参赛人数共有2768名,相比于2019年856名增长了3.3倍,创历史新高。

4人教学团队占主体。参赛队中4人团队407支(占47.7%)、3人团队315支(占36.8%)、2人团队133支(占15.5%)。

二、思考及建议

(一)思考

四川省国赛成绩与发达省(市)仍有差距。四川省虽然在国赛中获奖总数排名第八,但一二等奖数量偏少,与发达省(市)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三教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如我省教师缺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欠缺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对活页式教材的认识仅停留在装订形式上;专业教学和信息化技术融合不够等。

省赛作品同质化现象较突出。专业课参赛专业大类相对集中。专业课参赛作品集中在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加工制造类和旅游服务类,其余专业大类作品数较少,出现了省赛二等奖作品参加国赛情况(国赛要求专业大类不重复)。

参赛作品选题相对单一。参赛教师选题相对单一,如语文学科选择“古诗词”教学内容较多;旅游服务类专业选择单项服务技能“托盘”“折花”“斟酒”较多。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全省509件获奖作品中有企业人员参与的仅1件,客观反映我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发展不均衡。地区发展不均衡。省赛获奖集中在德阳市、成都市、甘孜州、自贡市、遂宁市、乐山市、泸州市7个市(州),部分市(州)获奖总数较少。专业大类发展不均衡。全省专业建设发展不均衡,如医药卫生类、交通运输类的作品整体质量较高,而部分专业质量较差。

(二)建议

内与外,推动课程改革。内部聚力,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学校、教师参赛动力,鼓励跨校合作、加强专家指导,提高全省课堂教学改革;外部借智,学习发达省(市)课程改革经验。

强引导,丰富作品内容。一是各市(州)加强市级比赛的调控,鼓励、引导特色专业、新兴专业参赛。二是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引导、培养教师有啃硬骨头的精神,选择更有难度、综合性更强的教学内容进行钻研。

促合作,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企业人员和教师组队参赛,有力促进校企合作,让企业人员真正参与教学。

缩差距,促进均衡发展。一是加强对大赛方案的精准解读,大力推广大赛优秀作品,对薄弱地区进行公益性师资培训。二是加强学科(专业)之间的交流,让各学科(专业)齐头并进发展。三是给“国示校”“省双示范校”加任务,压担子,要求他们在省赛、国赛中出成绩,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尹毅系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胡竹娅系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汽车工程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