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16期(总第3544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打赢脱贫攻坚战 开启奋斗新征程
——四川省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四川教育》记者 李益众 本报记者 刘磊
《教育导报》2021年第16期(总第3544期) 导报一版

 雷波县马湖乡中心校,坐在教室快乐学习的孩子们。本报记者 屈辉 摄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2020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指出。

四川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特别是大小凉山等地的45个深度贫困县,贫困问题尤为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决把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作为检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试金石,从最突出的短板补起,从最紧要的任务抓起,举全省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啃下“硬骨头”,推动教育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成立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扶贫办和控辍保学等7个专项小组,每年制订下发《全省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深度贫困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凉山州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做到年初召开现场推进会有部署、过程有督导、年终有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一个都不少

聚焦“有学上”,强力推进控辍保学

2020年,是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收官之年”。

四川教育系统大力开展“奋进之笔”攻坚行动,倒排“收官、交账”日期,压实“盘点、兑现”责任,确保“收官之年”圆满收官。

为了补齐短板保障“有学上”,四川省围绕城乡区划调整改革科学规划教育发展,根据人口流动集聚情况重新调整学校分布,通过准确预测生源精准确定办学规模。

近5年来,四川省各级财政投入教育脱贫攻坚资金793 .33亿元,并按1 .5最高支持系数,保证资金投入连续6年增加。

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改善计划、民族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等项目,改善基本办学条件,补齐硬件设施短板。

截止到2020年11月,全省共建设校舍3000余万平方米,完成教学设施采购近50亿元;15000多所学校(教学点)接通互联网,接入率达99 .92%。

四川省牢牢盯准凉山州是决战地,布拖县等7个未摘帽县是主战场,集中优势力量、调动优势资源全力发起总攻。

目前,四川45个深度贫困县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总面积790 .3万平方米,与2014年相比,增加235 .6万平方米;生均校舍增加2 .2平方米;生均仪器设备值增加1156元,大通铺、大班额等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在西部贫困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过去,“年年抓辍学、年年有辍学”的矛盾较为突出。每到放长假,凉山州一些学校和老师就紧张,因为总有几个孩子跑出去打工。

面对控辍保学的严峻形势,四川省压紧压实“六长”和“双线八包”责任制;建立户籍、学籍比对机制,健全“县、乡、村、校”四本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台账;建立四川省控辍保学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动态监测,逐一销号。

采取明察暗访、万师进万家、移位点名、打击童工童婚、设卡堵截、逐一销号等手段强力控辍,确保应读尽读,一个都不少。

为拔掉穷根,压实责任,喜德县将控辍保学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建立严格的督察督办和责任追究机制。

因控辍保学工作不力,喜德县1名校长被免职,排名末位的2个乡镇在全县大会上作检讨,2名校长被诫勉谈话。

目前,教育部控辍保学管理台账累计反馈四川省疑似失辍学建档立卡的28639人,已全员劝返,实现“清零”,劝返销号率100%。

如今,四川88个贫困县(市、区)教育脱贫工作全部通过省检,116 .2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现应读尽读。

通过送教上门、集中补偿、随班就读、职业学校学技能等个性化复学入学,确保不仅劝得返,还能留得住、跟得上。

●输血更造血

聚焦“上好学”,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2018年9月,峨边县新场乡中心幼儿园迎来了新一批幼儿入园。彝族女孩吉日雪美完全不会普通话,辅导员向吉日雪美提问时,她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差点就哭了出来。

原来,家里人都用彝语沟通,吉日雪美基本听不懂汉语。

在接下来一年的学习中,新场乡中心幼儿园的辅导员坚持按“学普行动”关于“一日活动流程”“每周一计划”“每月一主题”安排,教会幼儿汉语发音、日常生活用语和对话练习。

现在,幼儿园的孩子们不仅能说普通话,还能大方地表演节目。在去年5月的“幼儿常用对话练习”测试中,吉日雪美的普通话水平获得了“优”。

民族地区的孩子辍学或学不好,“听不懂普通话”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为此,四川首创“一村一幼”计划,消除儿童教学语言障碍。

4年多来,持续改善园舍条件,培训提升辅导员保教保育水平,共计开办幼教点4706个,招收幼儿20 .9万人,聘用辅导员16577个。

省财政按“每个幼教点配备2名辅导员、每名辅导员每月补助2000元劳务报酬”的标准给予定额补助,还减免幼儿保教费和提供午餐。

2018年,聚焦“听懂、会说、敢说、会用”目标,四川省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累计受益幼儿43万余人。

经过学前学普训练,儿童进入小学一年级后普通话抽样测评合格率达到99%,民族地区入园率比2012年增加45个百分点。

越来越多的民族地区孩子插上了双语的翅膀,变得更加自信,笑容更加灿烂。2020年,“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项目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在学好普通话和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四川省致力于提升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孩子不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

部分被劝返回来的学生在社会上闯荡了几年,心理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很抗拒。

昭觉县针对学生返校后出现的心理问题,探索组建班主任、科任教师、心理咨询教师为成员的帮扶小组,结对劝返学生。

随着控辍保学成果显现,凉山州学生规模急剧增加,教师刚性缺口增大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决战决胜,输血更要造血。四川省首创“顶岗实习”政策,坚持以师资带教学、以教学提质量,打好教师统筹补充战。

创新培养政策,统筹用好省级公费师范生、特岗教师、银龄讲学计划等政策,为贫困地区补充紧缺学科教师4 .9万名。特事特办,统筹全省3000个事业编制支持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招聘义务教育教师。2019年,选派5400名顶岗实习师范生到凉山州支教。

四川省还组织实施了凉山州未摘帽县片区学校“一对一”精准帮扶提升工程。

在国培专家组的指导下,各承训单位深入一线,精细“问诊”,因地制宜启动“定制”帮扶模式。着力抓住校长等关键少数,抓牢备课、教研、教学、作业等关键环节,突出发展规划、骨干培养、制度建设等关键方面,与当地校长、教师共同探索改进学校管理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

去年9月10日,该项目成功入选《中国“国培”计划蓝皮书》典型案例。

●共圆读书梦

聚焦“能致富”,着力培养本土人才

吉么不批今年23岁,是雷波县大杉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2017年,他考上南京财经大学,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励志典型。

当时,面对高额的费用,吉么不批愁坏了。这时,教育厅帮扶干部来到他家,为他争取到了每年7000元的爱心助学款。

进入大学后,吉么不批非常努力、自律。2018年9月,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争取到英国利兹大学本硕连读的机会。

经过教育厅历任帮扶干部的努力,大杉坪村先后培养出11名大学生和21名高中生,还走出了当地首名女大学生。

据统计,四川构建“奖助贷勤免补”多位一体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161个县分别建立300万元教育扶贫救助基金,累计筹集12 .81亿元,救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40 .68万人次。

四川省教育厅首创“本土人才”培养计划,帮助越来越多的民族地区孩子走出大山、实现梦想。

创新实施彝区“9+3”免费教育计划,2014年起,四川把“9+3”计划推广到彝区,省内124所中职学校和5所高职院校每年招收1万余名“9+3”学生,并给予每人7000元的补助。

据统计,“9+3”毕业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基本实现。

四川省率先实施中高职贯通政策,2018年至2020年,面向深度贫困县初中毕业生开展五年中高职贯通免费定向培养试点,打通中职上升渠道,中职阶段享受“9+3”免费教育政策,高职阶段参照公费师范生政策执行,解决中职学生出路问题。

以“定向招、培养好、留得住”为目标,四川创新实施深度贫困县本土人才培养计划,2018年起,每年为深度贫困县招录培养1000名紧缺专业大学本科生、2500名高职技能人才,3年累计培养本土人才10000名。

实施高校招生支持政策,2012—2020年国家、地方、高校专项招录贫困地区学生4 .3万人。加降分政策受惠学生达19万人,部分贫困地区实现上“双一流”大学“零的突破”。

为支持民族地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教育厅先后选派教育系统1800多名优秀干部到深度贫困地区任第一书记、“四治”人员、技术干部。

喜德县尼波镇尼波村村民阿西伍尼以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政府资助和扶贫干部的帮扶,他家养起了猪、马和牛,再加上村集体经济分红、土地流转费,如今已脱贫。

“现在日子好多了,全靠帮扶队啊!”阿西伍尼喜不自禁。最让他骄傲的,还是几个孩子都在上学。

这与尼波村驻村第一书记克日古尔的帮助分不开。2016年,喜德县教育系统派克日古尔到尼波村当第一书记。

身为县教育考试中心主任的克日古尔熟知教育政策。中职招生何时举行、大中专学校有哪些资助政策、“9+3”计划有哪些学校可以报……走村入户时,每遇到有学生的家庭,克日古尔都要一一告知。

在扶贫队的宣讲、督促和协助下,尼波村276名适龄学生没有一人辍学,村里孩子上中高职和大中专学校的人数也是一年比一年多。雄鹰的翅膀一旦展开,高耸的山梁便再也无法束缚他们的梦想了。

●奋斗新起点

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布拖县等7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四川省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适龄儿童少年实现应读尽读,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全面得到保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日前,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发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动员令。教育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文件提到了“支持高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继续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在县城和中心镇新建改扩建一批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完善农村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开展耕读教育。”“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等具体要求,给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2021年既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又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四川教育系统将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无愧时代的使命感、不负人民的责任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决策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