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19期(总第3547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态位”
——一位昆虫学博士爸爸的“生物学”育儿法
■记者 梁童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教育导报》2021年第19期(总第3547期) 导报一版

春天已至。时隔一年,萤火虫们做好了准备,即将在未来两个月的夜晚又一次把川南的林间变成星空。乐山师范学院的昆虫学教授曹成全,默默守护萤火虫近十年,在萤火虫人工繁育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一位爸爸,曹成全也把生物学知识和理念融进了自己的家庭教育。这一次,让我们来听听这位“萤火虫爸爸”的家教故事。

“萤火虫爸爸”提出“生态位”教育理念

在这一半的世界里/我梦见了你/空气中弥漫着蔚蓝的气息/……3年前,一场暴雨和随后的灿烂夕阳,把天空分成了灰蓝和橘红两半。还在读初二的曹天择看着天空,有关现实与梦境、过去与未来的思绪,在脑海中流淌。回到家,他立马拿出了纸和笔,把这些或清晰或蒙眬的思考和感受定格下来。

曹天择今年16岁,就读于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年级,已经出版了一本诗集,跟爸爸一起做过跨年演讲,去过美国、日本、韩国等做短期读书或访问,是一个全国明朝历史群的骨干成员,立志在大学研究哲学……回顾这十几年的成长,曹天择对文史哲的热爱、钻研,离不开父母尤其是爸爸的引导和支持。

爸爸曹成全是乐山师范学院一名研究昆虫的教授,从事昆虫(创意)产业20年,是国内外唯一或少数从事爬沙虫和萤火虫人工繁育和产业化、蚤蝼分类及行为学和仿生学的专家。看上去,曹成全的研究领域与儿子的爱好沾不上边,但实际上,“可能就是我的生物学知识,影响了我的教育理念。”曹成全说。

生物学上有一个概念——“生态位”。所谓生态位,就是一个物种在自然界中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从生态位的角度去理解教育,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在曹成全看来,人也是大自然的产物,就像生物生存于自然界,每个人在社会中也有最适合自己的“生态位”,“只有认清自己性格特征、优势劣势,才能在社会上找到最合适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价值。”

教育的本质是雕琢灵魂,就是顺“纹理”而琢

曹成全在山东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儿子出生了。整天与生物进化理论打交道的他给儿子起名“天择”,希望儿子能够发挥自身之“材”,顶天立地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还不到两岁,小天择对文字的敏感就表现出来了。那段时间,无论是挂在家里的书法作品,还是印在日用品上的字,或是出去散步时看见的商店招牌,他通通不放过认识的机会。这引起了曹成全的注意。

从那之后,他有意识地引导儿子认识更多的字,到了天择三四岁的时候,已经可以独立阅读书籍,走到哪儿都要带着书。曹成全和妻子觉得这是一个好习惯,一方面鼓励、支持孩子看书;另一方面也教他如何看书、如何选书。

小学毕业那个暑假,曹天择爱上了周杰伦的歌、方文山的词,曹成全为此还专程陪他赴台湾探寻周杰伦、方文山的成长和创作环境。以此为契机,曹天择开启了对诗词的探索之旅。

一天晚饭后,曹天择和爸爸漫步在岷江畔。看着灯光映衬下美丽的乐山大佛和大渡河,曹成全半开玩笑地对儿子说:“此情此景,你不想赋诗一首吗?”没想到,曹天择认真地思考了几分钟之后,真的作出了一首诗,不仅做到了韵脚押韵、融情于景,诗句中还包含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家国情怀。回家后,曹天择顺着刚才的思路,十几分钟内又写出了两首五言绝句。

曹天择写诗的兴趣就这样被点燃了。无论是在上学的公交车上,还是夜晚的书桌旁,都是他发挥“诗兴”的地方。有时,人已经躺在床上,准备入睡了,突然有了灵感,他就抓过一张纸,写上几个韵脚,第二天起床继续雕琢昨晚的诗歌。

写诗要雕琢词句,而教育的本质是雕琢灵魂。曹成全谈到,“琢”的本义是雕刻玉器,就是要顺着玉本身的纹理去打磨;而教育孩子也是一样,要顺着孩子灵魂和特质的纹理去雕琢。“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就顺着这个方向帮他成长。”这样的教育,就是“生态位”教育。

陪伴、观察、了解,是“雕琢”的前提

玉器的纹理得靠工匠用眼睛看、用手去触摸,那么,人的灵魂和特质的纹理要如何才能被感知呢?

曹成全给出的答案很简单:陪伴,然后用心地观察。除了生育、养育和后勤保障之外,父母的重要使命就是观察孩子,进而帮助那个独一无二的他。父母只有用心地与孩子相处,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喜恶,才能感受到孩子灵魂的纹理,才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动”,哪些地方得“顺着来”。

在曹天择4岁多时,妈妈为他报了一个绘画兴趣班。然而,上了快一年的课,小天择的进步实在不太理想。妈妈一想,自己对画画一窍不通,天择在这方面没有天赋也可以理解。一年后,天择没有继续,从此不用再遭受“自我怀疑之苦”了。

不画画了,他突然又对钢琴充满了兴趣,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效果还不错。于是,5岁的曹天择得到了一架自己的钢琴,到现在这个兴趣也一直保持着。不过,这中间也出现过波折——因为练琴枯燥,孩子新鲜劲儿过去后,渐渐地对钢琴失去了兴趣。

曹成全和妻子并没有给孩子施压,而是尊重他的想法,决定暂时将钢琴课停下。

过了半年左右,天择适应了小学生活,再聊起钢琴,没那么抵触了。趁此机会,妈妈又找来一位老师,这位老师经验丰富,与小朋友打交道很有一套。于是,天择开始重新学习钢琴直到现在。

从这件事曹成全也得到启发:即便是做擅长的、喜欢的事情,在水平提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遭遇瓶颈也是十分正常的。关键在于,遭遇不适感时,如何分辨这“不适”只是突破前的瓶颈,还是这件事情本身就不适合孩子做。“那就要看你是不是足够了解孩子了。”工作再忙,曹成全都会挤出时间来陪儿子;碰到出差,他就邀请天择同去,甚至还找了几次机会陪同他出国读书和访问。陪伴孩子才能了解孩子,了解孩子才能当好他成长路上的“后勤保障官”。

回报家国是理想,修炼自身是基本

9岁那年,曹天择选了一套《明朝那些事儿》当作自己的生日礼物,没想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对明朝历史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不仅把整卷书前后看了四十几遍,还看了《明史》《万历十五年》等书,成为了全国明史群的一名骨干。沉浸在明史的这段时光,深刻地影响了曹天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0岁那年寒假,他主动提出去杭州拜谒于谦祠。曹天择对爸爸说,他敬佩于谦的胆识和魄力,更敬佩他“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自己以后要像王守仁、王夫之那样,为中国哲学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然而,以“平天下”为目标,也要从“修身”开始。曹成全在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鼓励他自己去上学;在路上遇见认识的人,一定要主动打招呼;去家附近的球场打球,口渴就回家喝水或是从家里带,没必要买各类饮料。“把孩子培养成独立的、有担当意识的人,这不仅是作为父母的责任,也是作为公民对社会的责任。”这也是曹成全的另一种“家国情怀”。

2019年底,曹成全带着儿子在乐山进行了一场名为《教育的初心成长的能量》跨年演讲。天择在演讲中提出了自己对“家庭平等”的看法:“对于孩子来说,只有让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广、深、正确,父母才会放心地下放权力;只有当自己值得被信赖时,自己才会被信赖。一味盲目追求所谓平等尊严,只会徒劳无功,甚至会适得其反。”

从小到大,曹天择被父母给予了足够的民主和自由,几乎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同学们都很羡慕。对此,他很感谢父母,但同时也觉得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他“值得”。父母给予天择信赖,而不是压制和强迫,天择不辜负这份信赖,而不是排斥和抵抗。只有亲子双方都用心,才能形成稳定的良性循环。

曹成全对孩子的教育,就像他所保护的萤火虫一样,发出的光虽然微小、温和,但却持久、绵远,润物细无声。

专访问答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在您看来,什么是教育?

曹成全: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理解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阐发:

第一,万事万物都有其“生态位”,孩子也一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哪怕是双胞胎。所以,我们要找到孩子的“生态位”,让他成长为他自己,而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第二,孩子就像一块璞玉,教育的过程就是打磨这块璞玉,让其成为一块真正的玉。这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顺着玉本身的纹理去打磨,这样既不会费力,也不会损伤这块玉。

第三,每个人生下来都有一定的动物性,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去掉或者说削减动物性,让人脱离低级趣味,变得纯粹、高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您认为怎样才算做好了父母?

曹成全:最好的教育莫过于父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思维方式、对待生活的态度去感染孩子。父母的格局和眼界,才是孩子见世面的边界。所以,父母要学习,要提高,要自我修炼,这样才能形成好的家风,才能世代有良性的循环。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家庭教育中的哪些方面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

曹成全:我认为,家庭教育应该做好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家长要有自己的培养理念和教育思想,不能受别人左右,也不能随大流,人家干嘛我们就干嘛,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因为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不一样。

第二,要有足够的陪伴意识,而且是真正地陪孩子,高质量地陪孩子。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第三,教育孩子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我们要让孩子快乐地、自由地成长,但并不是“放任”地成长,家长要做好辅助。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对于工作太忙、没有足够时间陪伴孩子的家长,您有什么建议?

曹成全:家长首先要把“陪伴很重要”这样的意识树立起来,吃一顿饭、看一场电影甚至打打电话,只要有思维和情感上的交流,都是陪伴;没有陪伴意识,你们一起出去玩,家长在那打麻将,孩子在旁边自己玩自己的,又算什么陪伴呢?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您说教育孩子要“无为而治”,那么,这与“放任”的区别在哪里?

曹成全:“无为而治”并不是不作为。我们要尊重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信任,谁都不能保证永远不犯错,但要学会修正错误。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学会选择,学会自律、自控。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目标,根据这个目标来创设环境,比如学习的环境、锻炼性格的环境、情绪自控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