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104期(总第3001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教育扶贫精准扶贫“三个实在”为教育“筑梦”
■本报记者鲁磊
《教育导报》2016年第104期(总第3001期) 导报一版
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巴中市恩阳区,“家底薄”是长期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在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中,恩阳区瞄准薄弱,务实“兜底”,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实实在在改善办学条件

“现在好了,再也不用在破烂昏暗的教室里给学生上课了!”说起这两年学校的变化,巴中市恩阳区花丛镇道山寨村小学教师仲春华激动得热泪盈眶。

两间破败的教室,高低不平的课桌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操场,用竹子篾条编制的“围墙”……对于学校过去的艰苦环境,仲春华仍记忆犹新。

由于交通不便、无安全饮水、校舍陈旧破烂、教学设施严重不足等原因,2014年以前,道山寨村小学办学十分困难,在校学生只剩两三个人。

2014年7月,道山寨村被认定为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恩阳区教科体局作为帮扶单位,派驻了扶贫工作队,选派了第一书记。针对村小学的实际情况,2015年以来,投入资金18万余元,维修了校舍,硬化了操场,修筑了围墙,添置了锅灶、冰箱、电脑、电视、图书、办公用具等教学设施,并通过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安置了体育锻炼设施。

花丛镇中心校对学校唯一的教师仲春华进行了系统的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现在的村小,学生有了安全饮用水,吃上了营养餐,有了图书室,窗明几净。仲春华能熟练地操作各种设备,通过远程教育,让学生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学生同样的学习环境。

去年以来,恩阳区在全区范围内铺开村小“10+8”工程,即村小“10个一”建设(一生一套标准桌椅,至少一间标准教室、一张标准黑板、一个篮球架板、一名公办教师、一张乒乓球台、一个旗台旗杆、一间小伙房、一间安全卫生厕所和一套“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以及关爱村小教师“8个一”工程(为每位村小教师配备一套办公桌椅、一张床、一个综合柜、一个开水壶、一个手电筒、一台电风扇、一个衣帽架、一套洗漱用品)。村小面貌焕然一新,师生学习生活条件极大改善。

实实在在解决教师困难

“2013年,接任初一班主任工作后,放弃了男朋友要求我到成都发展的机会,并把他‘骗’回到万安乡工作。2015年冬天,我远在达州的父亲突患中风偏瘫,需人照顾,我照顾了一个星期便匆匆赶到学校,2016年开学,我把他们接到万安小学,一边工作一边照料无法生活自理的父亲。”今年教师节,恩阳万安小学特岗教师赵英的发言感动了无数人。人们追问赵英,“是什么让你选择了坚守?”

“恩阳工作这4年里,我们找到了职业的责任感和归宿感。”赵英回答说,特别是万安小学校园环境焕然一新、教风、学风的根本转变,教育教学质量的迅速提升。她看到了学校的发展前景,感受到了存在的价值。

为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恩阳区对村小进行了重新核编,对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教学点按照“师生比”和“师班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师编制;通过特岗招聘、公开招聘、区外选调、双选免费师范生等方式,近三年来补充教师1173名,占全区教师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如今,恩阳村小教师每月能领到600元生活补助,农村教师还享受每月200元的乡镇工作补贴。恩阳区还为全区教师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办理了体检卡。大力推进乡村教师安居工程,投入6262万元建设教师周转房1077套。

实实在在助学生“圆梦”

今年,恩阳中学高三学生马天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可随着开学一天天临近,他却焦虑起来。“去北京上学的各种费用怎么办?”

恩阳区今年启动了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改变了以往由巴州区代办的历史。恩阳区教科体局及时帮马天平联系了助学贷款,发放了1万元的助学金,还帮忙联系了社会帮扶。贴心细致的服务解了寒门学子的燃眉之急。

要做到帮扶工作的精准,首先要解决教育扶贫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恩阳区首先开展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就读情况摸底调查。通过提取贫困户信息,走村入户调查,逐校逐人比对核实,建立了精确的数据库。彻底摸清了全区8041户贫困户、10682名学生的基本情况,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在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资助政策的基础上,恩阳区又向前“迈了一步”,推行了教育资助明白卡制度。保证每个学生一张明白卡,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和不同学段可以享受的资助政策以及办理方式。学生必须每年填写一次。

“恩阳区决不让每一位怀揣梦想的孩子,因为贫困留下遗憾;决不让每一位家长因供不起孩子读书而心生愧疚。”恩阳区委书记梁津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