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104期(总第3001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本期推荐泰国孩子为国王戴孝,我该怎么办?
——一次教育对外交流引起的文化碰撞
《教育导报》2016年第104期(总第3001期) 导报二版

泰方学生为国王戴孝,中方接待家庭为难

王林和家长喻立杨各接待了一位泰国女生。当晚,两家人带着两个泰国学生相约到中餐馆吃饭,想让小客人品尝一下四川特色菜。

为了交流方便,喻立杨请来熟悉泰语的朋友一起吃饭。饭桌上,大家渐渐聊到了最近去世的泰国国王。让人没想到的是,王林家接待的泰国学生P去了卫生间回来,手臂上就佩戴上了一朵小黑花,脸上还有未干的泪痕。

看到P这一举动,王林惊呆了:“她这是做什么?”一旁懂泰语的朋友猜测,孩子可能是在戴孝,缅怀逝去的国王。

王林闻之脸色一变:“这样不好!”在她传统观念里,戴孝的人不能留在别人家里过夜,否则不吉利。与丈夫商量后,王林立即带着泰国学生找到温春蓉和泰方校长Pam。

了解事情经过后, Pam让泰国女生摘下了黑花。但王林已经不愿意再让孩子回家过夜,“我理解你很爱你的国王,但我接受不了你在我家戴黑花的行为。”王林用简单的英语告诉P。

场面有些尴尬。最后,校长勉为其难地表示,实在不行,就去住宾馆吧。此时,家长喻立杨赶来解了围,“反正我家里已经接待了一个泰国小孩,不多这一个。”当晚, P就住进了喻立杨家。

第二天,感觉到自己行为有些不妥的王林邀请P重新住回她家,但是P拒绝了。

国际理解教育,重在理解与包容

与P几天相处下来,喻立杨渐渐得知, P的父母都是泰国的政府工作人员,受家庭的影响,她对泰王的感情比其他人更加深刻。尤其在异国他乡, P更想用一些实际举动来纪念去世的国王。

“其实双方都没有错。只是因为价值观和文化有差异,所以会产生分歧。”喻立杨说:“我们之所以愿意接待这名戴着小黑花的泰国学生,就是觉得应该包容、理解他们的文化,孩子毕竟才十二三岁,又处在一个陌生的国度。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他对中国的印象。”

喻立杨的妻子曾去美国交流、学习。她谈到,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中,总怕自己的行为与对方文化起冲突,所以,对于寄宿的人来说,最需要的是包容和理解,“接待外国学生,前期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除了安排好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了解对方的文化。”

“我对这件事的态度是理解双方,不偏向任何一方,这是信仰和文化的冲突。学校努力帮助双方沟通,疏导情绪,让双方知道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温春蓉说。两年前,她到泰国碧武里晨星学校当了两个月的中文教师,真切体会到了泰国的民俗和文化,收获良多。

她认为,无论是泰国学生还是老师,他们都是“行走的文化符号”。国际师生在中国学校的存在,自然而然会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3天的中国家庭生活,泰国学生记住了自己的中国名字,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中文,能灵活使用筷子,更与中国爸妈和弟弟妹妹们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这次插曲对国际交流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是由浅层的社会文化体验进入深入了解双方的窗口。双方据此主动去了解彼此的历史、习俗、文化,这是此次交流的最大收获。”温春蓉说。

“温老师,泰国学生现在在哭,她手臂上戴了个黑色的小花,我们该怎么办?”10月中旬的一天晚上,接到电话的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的外事处主任温春蓉,明显感觉到电话那头家长王林(化名)的焦虑。

很快,她搞清了原委。

当天,双流实小缔结的国际友好学校泰国碧武里晨星学校校长Pam和 Moon老师带领10位泰国初中生到访,他们观摩了双流实小课堂,领略了浓浓中国风的文艺表演。当晚,10名泰国学生受邀入住10个中国普通家庭,与中国学生吃住一起,“零距离”感受中国的日常生活与文化。

但谁都没想到,当晚发生的一件小事,却给家长王林和她接待的泰国学生造成了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