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23期(总第355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校本教研要有共同话语
■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李文送
《教育导报》2021年第23期(总第3551期) 导报三版

校本教研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有效路径和长效机制。然而,在不少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的热情并不高,甚至还产生了抵触的心理,以致不少时候出现草草了事的窘况,收效甚微。其中,教师之间缺乏共同话语,没有深入的交流,缺乏有价值的对话,就是其中原因之一。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在我看来,好的校本教研要有共同话语。

那么,校本教研为何要有共同话语呢?因为校本教研在本质上是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是聚焦校本管理、校本课程、校本教学、校本评价、校本培训等方面存在的大家关注且急需共同解决的真实问题;因为校本教研是教师追寻集体归属感、荣誉感和自我专业效能感的高级需求,是教师探寻教育规律和问道教学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找寻团队协作和发挥组织战斗力的主要方式。

这就意味着,好的校本教研追求的不是单兵作战,不是单打独斗,不是单弦独奏,而是众人共舞、群体合唱和琴瑟和鸣。俗话说得好:“人逢知己千杯少。”校本教研的活力关键在教师之间的“情投意合”。也就是说,深层的对话、深刻的体验和深度的研思是校本教研充满吸引力、张力和生命力的基础,同时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命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的前提。毋庸置疑,这样的校本教研是需要构建共同话语的。

在校本教研中,如何构建共同话语?首先,在思想上,教师要对校本教研的意义和开展的方式达成共识;在价值上,教师要对校本教研所聚焦的内容和主张达到认同。这是校本教研构建共同话语的根基。有了思想的共识,教师才能在精神上做到契合,才能在行动上做到合拍,才能在思考上实现同频共振。有了价值的认同,教师才能组建真正的团队,才能产生共同的聚焦,才能生发“1+1>2”的同心协力。

其次,在情感和格局上,于个体,教师要心甘情愿地放下个人主义的顾虑,至诚至真地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真知灼见;于群体,教师要敢于且乐于打破年级、年龄、学段、学科,乃至学校、学区等的边界,组织开展融合创新的校本教研,甚至形成校本教研共同体或联合体,让更多的力量凝聚起来,让更多的光亮集聚起来,从而在共享中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有了教师个体的无私分享和教师群体的真诚共享,校本教研就容易形成共同的话语,从而迸发出最炫丽的色彩、最耀眼的光芒、最智慧的思想。

再者,在方法和策略上,校本教研共同话语要根植在主题教研的“乡土”中,教师彼此才能形成既亲切又亲近的“乡音”。而校本教研主题的选择和确立,可以分类,也可以分级,还可以分科。就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来说,校本教研的主题最好根据本学科或备课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需解决且能解决好的问题来选择,如某某学科教学育人的路径、不同课型的教学策略等。如果是从学校角度选择校本教研的主题,那么可围绕学校文化或教育思想,或教学主张进行提炼总主题和分主题。倘若是校际间的校本教研,则宜选择共性的主题,如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新课标下“五育并举”的教学策略等。

总之,在好的校本教研中,教师彼此之间、学科相互之间,乃至师生之间,甚至学校之间,形成共同的教研话语体系。做到这样的校本教研,更容易既让教师个体律动起来,又使教师群体互动起来,还能促进校际之间联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