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104期(总第3001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凉水井中学“云端”上的课改
《教育导报》2016年第104期(总第3001期) 导报二版

宜宾市翠屏区凉水井中学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中学,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校园基础设施比较陈旧,但她充满了魄力、大胆、尝试、创新,用课改打破了传统教学,让学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课改课堂实现因材施教

宜宾市翠屏区凉水井中学初三(5)班的教室里传出热烈的讨论声。宜宾市翠屏区师培中心教研员张森林带队,全区部分新教师23人到凉水井中学观摩学习。课堂上,该校老师李晓正在主讲平行线与相似三角形。

每名学生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无论是小老师主讲、小组长帮组员讲题、收集与提交问题,还是对共性问题的统一主讲,讲求效率、解决问题,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上,学生自信展示,老师们点拨得当。学生们轮番展示、互动答疑,散发着自信。每名学生都有当“老师”的机会,可以提问、质疑,甚至与“老师”进行辩论。下课铃响,学生意犹未尽。听课的教师课后问学生:“你们怎么这么勇敢,上课这么积极主动啊?”学生们这样回答:“小学时,我有点内向。但在这里,大家都说,习惯了,我就不怕了。”氛围很轻松,感觉很温暖。”

李晓说:“学生们在平板上做完习题后,会上传到数据库,可以确定哪些同学可以增加难度学习、哪些适宜留在第一环节反复训练、哪些应提供个性化指导。”

张森林认为,凉水井中学具备教改发展新趋势的两个要素:小组合作和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建起了师生之间的桥梁,因材施教,所有学生获益。”

网络敲开农村学校的大门

该校副校长吴舸将这种打破传统的“面向正前方”的固定座位朝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让学生轮流展示的课堂称为“旋转式”课堂。

在凉水井中学,旋转式课堂管理扁平化、信息化,课堂即将模块化,不同个性的孩子变得更加不同,家校共建达成,所有学生都享受到优质资源。

孩子们在校学习生活的一切,都实现家长、学校领导、班主任、老师零距离网络可视化,家长、学校随时随地可关注孩子成长过程。因为课堂可视化与信息化,不再需要强调师德师风,相关所有人互为监督员;听课、监考、早晚自习纪律也可在任何地方第一时间看到。

曾经到凉水井中学调研过的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说:“这所农村学校很有思想,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希望的课堂!要把凉水井中学这个‘点’抓起来,带动其他学校。”

目前,凉水井中学推行的“分层教学、全科教学、翻转教学”为特征的“旋转课堂”,已安装CCTalk设备,该校的CCTalk课堂开始向全国直播。

“我们用了16天时间,开通了第一节在线课堂,实现了由一个老师对全校、全国各地上课,解决了部分乡村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让师生随时随地分享到来自全国的好课,以及各种教育资源,整个世界变成学生的教科书。”该校校长龙云君说。

“大数据”教学,学习无边界

自2015年9月开始,凉水井中学积极探索信息化课堂建设,结合翠屏区课改十年行动计划,通过培训、研讨、尝试,分步完成教学各方面的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今,即时网络教学工具被学校师生熟练地运用。

“再好的硬件配置、再多的功能,如果不大胆地用,很难发挥作用。”龙云君认为,“学校不浪费,尽量让手中的资源为师生所用。”

学校逐渐实现了“大数据”教学,教师根据数据做出教学回应,直接指向课堂精细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对课堂的多元化需求,和对课堂总资源需求的持续上升。

作为一个农村学校,很少有专家来这里作讲座。凉水井中学的学生通过观看网络直播,聆听顶级专家的讲座。“这些讲座让学生们受益匪浅,让学生在这样的体验中了解世界。”凉水井中学副校长侯开华表示,一根网线“拉近距离,拉平教育”,互联网重塑着农村学校的多空间课堂,实现无边界学习。

“以前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互联网+课改’为学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平台。”龙云君相信,“云端”上的课改有更为广阔的尝试空间,这条路会越走越宽。(陈楠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