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25期(总第3553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垃圾分类,从动手开始
《教育导报》2021年第25期(总第3553期) 导报三版

本报讯(记者 梁童童 摄影报道)“小朋友们一定要记住,大棒骨很难腐烂,所以我们要把它放进其他垃圾里面做特殊处理,而不要放到厨余垃圾里去。……”日前,《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成都图书馆“阳光课堂”开展了垃圾分类少儿活动。通过现场练习分类投放“垃圾”,小朋友和家长们都学到了不少垃圾分类的“重难点”和“易错点”。

活动设置在成都图书馆的少儿阅览室内。小朋友们先观看了垃圾分类的宣传片,了解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接着,在详细学习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个类型的内涵之后,小朋友们开始现场练习分类投放垃圾。每个孩子都领到了3至4张卡片,上面印有各式各样常见的生活垃圾:镜子、剪刀、阿莫西林胶囊、中药渣、无汞电池、鱼骨、大棒骨、卫生纸,等等,他们需要把这些“垃圾”投放到正确的垃圾桶内。

一轮投放结束,老师这就开桶验垃圾了。鱼骨易腐,放在厨余垃圾,正确;中药渣是植物,易腐烂,所以应该放厨余垃圾而非有害垃圾;内衣裤应该放在有害垃圾,因为它是贴身衣物,可能会沾上细菌;无汞电池已经没有汞了,所以放在其他垃圾就可以了。……虽然大家都学习得很认真,但是从投放结果来看,正确率还有待提升。“看来,垃圾分类还是需要自己亲手投放,才能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啊!”现场,家长杨女士感叹道。

杨女士的女儿宗子涵也是游戏的积极参与者。早在2019年,上海刚开始施行垃圾分类的时候,还没上小学的宗子涵就对垃圾分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自己就开始在家进行垃圾分类了。“她可能只是单纯觉得好玩吧,不过我觉得感兴趣就是最好的动力。毕竟这类细活路就是要从手边的小事做起,才能养成习惯。”杨女士说。

老师周蕾也表示,垃圾分类是生活习惯的重大改变,对于成年人来说难度会比较大,相比起来,小朋友可能会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因为他们的生活习惯正在处于形成的阶段。“孩子的积极性是很高的,他们的意识强起来了,反而可以监督家长。这样,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我们的环境肯定会慢慢变得更好。”